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业在我国金融系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银行业的不稳定会造成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来帮助商业银行规避风险。借鉴《巴塞尔协议Ⅲ》的杠杆率监管标准,我国监管当局于2011年推出了《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将杠杆率监管工具纳入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系,这对于之后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实现金融创新、约束资本监管套利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杠杆率监管背景下,研究其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究杠杆率监管与商业银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杠杆率监管的概念及作用,重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进行了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理论分析,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影响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因素,并结合引入杠杆率监管的理论依据,深入分析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传导路径。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使用我国33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随着杠杆率监管的引入,商业银行增大了其自有资本的持有比例,降低了银行面临的风险程度,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稳定性;第二,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效果具有异质性,银行资产质量越差时,引入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增强效果越明显。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分别从监管当局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层面提出建议。监管当局层面:第一,完善银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监管有效性;第二,对商业银行杠杆率实行分类监管;第三,加强监管协作,建立穿透式监管标准。商业银行层面:第一,加快金融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二,建立健全自身资本约束和资本补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