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日趋完善,产业地位逐步提升,产出水平也取得大幅度提高,但是存在着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产品内容单一、经营模式落后等问题,在旅游产业转型、产品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内部均衡发展的巨大压力下,区域旅游合作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业界的重视。2010年9月河南省省委、省政府在河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压力大,农业发展方式落后的背景下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旅游业是具有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综合性产业,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增强硬实力的支柱产业,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增强软实力的重要力量。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旅游业通过发挥特殊的产业性质,实施区域旅游合作,对于促进劳动力、民间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区域经济尤其是具备优秀旅游资源的偏远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政府全面了解区域旅游发展现状,明确旅游业发展思路,统一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科学定位产业地位,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实现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内容有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是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综述,系统的分析了国外和国内旅游合作的研究特点和现状,在比较之后分析了国内和国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述评;第三部分是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全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引入了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等基本概念,进而阐述了共生理论、包容性合作理论等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理论;第四部分是基础分析部分。首先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个方面对中原经济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尤其是空间上的差异进行了归纳,接下来是对区域旅游市场特点的分析,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分析为后文的合作模式提供思路;第五部分是合作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合作现状,合作的制约因素以及开展合作的基础,最后得出结果,即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第六部分是对旅游合作模式的探讨。提出空间视角——空间整合、战略协作的模式;资源视角——整合资源、重组线路;市场视角——构建营销合作体系、推动品牌共建的合作模式;第七部分是合作保障机制研究。主要有优化合作共生平台,组建旅游合作与发展的组织体系,建立区域旅游合作规划体系,强化中心城市功能等;第八部分是结论与文中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