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酵母发酵过程建模和优化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fragile200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氏酵母表达系统具有表达量高、生产成本低、产物可以分泌到胞外和易于后续修饰等优点,近年来正受到广泛的关注。利用毕氏酵母表达的蛋白已有上百种。虽然发酵过程中产物产量主要由菌株特性所决定,但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同样是一条降低成本、提高产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重组毕氏酵母发酵生产人血清白蛋白为例,在发酵过程建模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控制的研究。在论文最后对发酵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主要内容包括:   ●重组毕氏酵母宏观动力学模型   基于毕氏酵母基质代谢途径的分析,建立了毕氏酵母宏观动力学模型。该模型描述了毕氏酵母代谢过程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平衡关系,并得到了细胞比生长速率等关键的反应速率。该模型与生物反应器模型相结合,获得了操纵变量(补料速率)和状态变量(细胞浓度、基质浓度、蛋白浓度和发酵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并为基于模型的优化作了前提。   ●毕氏酵母细胞周期模型   根据发酵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划分,建立了毕氏酵母的细胞周期模型。模型假定发酵过程中细胞平均体积没有发生变化,以细胞比生长速率为输入,得到细胞带芽分率和细胞密度。细胞周期模型与宏观动力学模型相结合,构成了基于模型的进料优化的基础。   ●改进的细胞周期模型   改进的细胞周期模型考虑了毕氏酵母发酵过程中细胞平均体积的变化,以细胞数目的比增长速率为输入,输出同样为细胞带芽分率和细胞密度。通过对比表明,改进的细胞周期模型更加符合细胞发酵过程的机理,并有更高的仿真精度。   ●模型的实验验证   利用实验数据对宏观动力学模型、细胞周期模型和改进的细胞周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宏观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细胞干重和蛋白浓度,细胞周期模型和改进的细胞周期模型的输出较好地吻合了细胞带芽分率和细胞密度的实测值。然后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甘油补料策略的优化   在宏观动力学模型和细胞周期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甘油补料策略优化。通过优化进料可以实现对甘油期结束(即甲醇期开始)时的细胞带芽分率和细胞干重浓度的控制。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带芽分率极小化的补料策略更有利于提高异源蛋白产量。   ●发酵过程若干实验现象的研究   针对发酵过程中出现的诱导期干重下降、甲醇累积、细胞多芽现象和细胞死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上述的宏观动力学模型和细胞周期模型的适用范围起到了增补说明的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3G/4G网络的飞速发展,世界正在发生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快速整合,拥有智能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已经逐渐取代个人电脑,成为移动办公的重要工具。Google公司开发的Andr
随着轧制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高性能电液伺服阀在轧钢工业上的应用,在机械、液压、电气及自动控制的密切配合下,使液压轧机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
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也在急剧增长,于是促成了描述政务信息资源的元数据的的产生和发展。当元数据标准不断涌现,在各个政府部门内部便形成了基于不同
SCARA机械手结构紧凑、简单,且一般运动速度和精度都较高,在电子行业中常用此类机器人进行装配作业,因此也称它为装配机器人,本文对其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D-H方法建立了该机械手
电厂生产过程复杂,设备故障存在不确定性,由传统故障诊断技术得到的诊断结果可信度不高。因此将信息融合技术应用到故障诊断中,可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可信度。本文将基于D-S证据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聚类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人类活动,其用途是十分广泛的,如应用在文本挖掘,图像处理等领域近邻传播聚类算法τAffinityPropagation clustering, APυ是Frey和Dueck
本文围绕基于网络的远程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关键问题,如控制器的实时性、多机器人仿真及协同搬运控制、机器人碰撞检测、基于动态手势识别的人机交互和立体视频监控等进行了深入
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也称为变形机器人,由一系列结构相同但相互独立的机电模块有机联接而成,每个模块功能简单但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自主的连接和分离能力,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
变滚转速率飞行器是一种在飞行过程中绕飞行轴高速旋转并且旋转速率实时变化的一种飞行器,由于能克服气动外形的不对称、质量偏心等引起的落点误差,在国内外弹箭中普遍采用。捷
车载控制单元的复杂性和高可靠性以及车辆行驶过程中工况和环境的变化对嵌入式软件的结构设计、传感器信息处理提出了众多挑战性问题。本文以可靠、可多次复用以及可移植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