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社会高度发达,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饮食日趋精细,导致富贵病(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肠道癌、便秘等)越来越普遍,人们对食品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食品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感官、口感上,而是越来越讲究功能性,因此,21世纪的食品将逐渐以功能性食品为主。膳食纤维是一类重要的食品功能性成分,具有多种特殊的功能:防治结肠癌、防治高血压、防治糖尿病等,而膳食纤维正是因其突出的保健功能而被人们认识的,并正式将之列为继糖、蛋白质、脂肪、水、矿物质和维生素之后的“第七大营养素”。发达国家对于膳食纤维食品的研究和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掀起了高潮。 茭白作为中国原产的特色蔬菜,以前仅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少部分地区种植,在产区周边地区消费。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蔬菜流通体制改革,全国各地纷纷引种茭白,销售范围遍布全国各地。部分加工产品已出口到日韩、北美、欧盟和澳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栽培过程中施用的有机肥料中含有的营养成分丰富、全面,而且能改善上壤理化性状,促进微生物活动,活化养分,为作物优良品质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能使作物获取全面而平衡的养分,因此可以明显提高产品质量。 在此基础上,开展对茭白肉质茎膨大过程中功能性膳食纤维的研究,并比较不同肥料形态对产品器官中膳食纤维及其主要组分含量的影响,无论是对我国居民健康膳食提供科学依据,还是增加我国特色蔬菜产品出口创汇,以及明了有机食品的优质原理,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以单季茭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品种“葑红早”为试验材料,在分析测定两品种肉质茎不同膨大阶段的常规营养成分的基础上,重点测定了茭白肉质茎膨大过程中膳食纤维及其主要组分的含量变化,以及他们对不同肥料形态的反应,还对茭白膳食纤维的主要功能性进行了分析。取得如下主要结果: 1、在茭白肉质茎膨大过程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含量总体上升,后期出现下降;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低且在膨大后期明显下降。茭白肉质茎可食部分的总膳食纤维含量较高且以不溶性膳食纤维为主,主要组分中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