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配置是现代财务的基本功能。随着企业集团在新兴市场国家的产生和不断发展,有关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问题受到了学者们的青睐,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内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损失成为了集团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难题。以我国为例,企业集团内部子公司失控的现象大量存在,并集中表现为子公司为局部利益而不配合有效资本协作,进而导致企业集团陷入“集而不团,大而不强”的困境。为此,实务界为了提高运营效率,不断强化集团财务资源的集中配置。但是,财务资源配置的集中水平并不一定是越高越好,企业集团在执行财务资源配置时应该坚持适度的原则。现金配置作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中财务资源配置的核心内容,能够直接地反映集团内部财务资源的分布状况。因此,研究关于企业集团现金集中度对集团整体经营绩效的影响能够通过了解集团内部财务资源的分布为企业集团实际进行财务资源的分配提供理论方面的指导。就目前来看,学术界关于企业集团现金集中度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也不少,但所得出的结论都不尽一致。国外的学者最早从理论上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财务报告披露时采用的是“单一披露制”,国外的学者们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时通常也只选取合并报表数据,考察集团内部所有法人主体的现金持有总量对总体经营绩效的影响。随着我国企业集团的产生和不断发展,以及国外学者们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启发,我国的学者们也纷纷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虽然我国在财务报告披露方面实行的是“双重披露制”,但能够将上市公司报表与集团合并报表结合起来进行相关研究的很少。国内的学者们很多都是以某一集团为例,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相关研究。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综合利用上市公司报表和集团合并报表的相关数据,对我国由上市公司和下级各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现金集中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根据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权衡理论以及代理理论等提出了关于集团现金集中度与经营绩效关系方面的研究假设。接着,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所提出的假设。具体地,本文选取了我国2012-2015年沪深A股上市的非金融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借鉴辛清泉等人的做法,选取了其中附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剔除各项异常值之后,本文最终得到了7132个观测值。接着,分别定义了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从而构建了本文的研究模型。在对模型中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回归结果最终得出企业集团现金集中度与经营绩效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此外,鉴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本文还将总的样本数据根据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分为国有和民营两个分样本,分别进行回归,以考察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集团现金集中度与经营绩效关系的不同。通过对两个分样本的回归结果的分析,发现与国有企业集团相比,民营企业集团现金集中度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