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in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地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它所提供的供给、调节、支持、文娱等服务是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活动导致生态系统服务退化甚至丧失,并直接影响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协同关系,严重限制区域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系统服务及权衡与协同关系受多尺度过程的复杂影响,具有尺度效应、多样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目前生态系统服务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多集中于模拟气候变化或土地利用/覆盖(LUCC)影响下的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的转变,而两者的共同作用机制及如何降低逐渐增强的权衡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是: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对不同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及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影响及机制是多少?如何通过景观格局配置实现生态系统服务最优化?本研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结合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估模型(In VEST模型)、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度模型(ESTD)及结构方程模型(SEM)等,评估了近30年(1990s-2020s)及未来30年(2020s-2050s)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下(LUCC)长白山区生态系统服务(水源涵养量、土壤保持量、碳储量和生境质量)及权衡与协同关系,明析其时空变化规律,阐明生态系统服务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的影响机制,提出生态系统服务最优化的最佳景观配置,主要结论如下:(1)近30年,长白山区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92℃,年降水量下降了120 mm;长白山区未来30年气候将持续呈现暖干趋势,年平均气温将上升0.65℃,年降水量将下降62 mm。近30年,在土地管理政策的驱动下,长白山区LUCC明显,整体变化达到4.57%,大量草地(-43.08%)转化成耕地(+20.10%)和林地(-0.95%),湿地恢复和保护政策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度增加(+76.77%);未来30年,长白山区植被变化将仍然明显,整体变化率达20.10%,林地将减少5.20%,而耕地、草地和湿地将分别增加4.10%,1.86%和0.63%。(2)近30年,长白山区生态系统供给和支持类服务呈现下降趋势(产水量-8.77%,生境质量-20.48%),而调节类服务呈上升趋势(土壤保持量+29.56%,碳储量+9.90%)。区域尺度上,产水量减少主要是受气候变化的负向影响,生境质量下降主要是受LUCC和交互作用的负向影响,而土壤保持量和碳储量增加主要受LUCC和交互作用的正向影响。总体来说,近30年长白山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主要受LUCC(植被覆盖增加、城市扩张)及其与气候变化(降水减少)的交互作用的影响。(3)近30年,长白山区生态系统服务间呈整体上协同关系,局部权衡关系,其中土壤保持量和碳储量、产水量和生境质量、土壤保持量和生境质量表现出协同关系(0.74,0.61,0.46),而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产水量和碳储量、碳储量和生境质量间表现出权衡关系(-0.88,-0.43,-0.32)。权衡或协同关系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生态系统服务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相互作用(如产水量vs.土壤保持量),另一方是由于共同驱动因素的作用,例如植被覆盖率上升增加了土壤保持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碳储量。(4)为探讨长白山区生态系统服务最优化的景观格局配置,提出了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及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景观格局指标体系(景观组成和景观配置),构建了最佳景观格局配置的混合效应模型,结果分别解释了1990s-2020s生态系统服务相对总量、权衡与协同关系变化的92%、94%、93%,其中阔叶林面积和土地利用景观配置中的斑块面积是最显著的影响因子。为了达到生态系统服务的最优效益,长白山区北部和西部应协调耕地、建筑用地与林地的面积比例,城镇内应增加斑块数量多且形状不规则度高的绿色基础设施(公园、人工湿地),南部区域需增加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面积,提高景观异质性,以此缓解权衡压力。(5)未来30年,长白山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土壤保持量、碳储量和生境质量将增加5.98%、6.43%和18.23%,而产水量将继续下降2.16%。通过SEM模型分析多影响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驱动路径及贡献,发现植被覆盖率对四种服务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降水对产水量、土壤保持量和碳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市扩张则对土壤保持量、碳储量和生境质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蒸散发和温度只对产水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地形因素也只对土壤保持量和生境质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总体来说,未来30年生态系统服务变化主要受植被覆盖和降水的驱动。综上所述,长白山区过去30年生态系统供给和支持服务呈现下降趋势、调节服务呈上升趋势,而未来3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呈上升趋势。过去生态系统服务变化主要受LUCC及其与气候变化的交互作用的影响,而未来变化趋势主要受降水和植被覆盖率的影响。长白山区生态系统服务间呈整体上协同关系,局部权衡关系,通过景观格局配置的合理优化可有效减缓这些权衡关系,以实现长白山区生态系统服务达到最佳效益。本研究为长白山区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益持续提升及资源合理利用与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提升东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在愈加不稳定的全球经济中,供应链中断作为突发事件,使得复杂网络中的企业暴露于运营和财务风险之中。供应链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应对不利事件、解决潜在问题、适应变化环境时,保持运营稳定和提高绩效的重要手段。企业逐渐认识到利用企业能力和组织间治理来进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其中,桥接响应和缓冲响应是应对供应链中断的组织间响应策略。供应链恢复性和稳健性是组织内供应链风险管理实践。目前研究已关注到组织内部中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由反向剪接形成的共价闭合单链RNA分子,表达稳定。研究表明,circRNA与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s,RBP)相互作用,与多种疾病关联,是癌症诊断和治疗中新兴的生物标记物。另外已经在被病毒感染的人体细胞中发现了病毒circRNA,它们会干扰免疫系统并诱发包括人类癌症在内的疾病。因此,对circRNA进行系统研究
中共党史的翻译不仅有助于全球范围内讲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故事,而且有益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以往研究较少关注中共党史翻译,尤其是其跨语言、跨文化叙事传播效果。另外,在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兴起发展的当下,读者及其叙事体验研究亟需开展。本研究聚焦中共党史这一非虚构历史叙事语类,结合后经典叙事理论,尤其是修辞性叙事理论,从叙述可靠性、叙述感知性和叙述投入度三个读者体验维度探讨中共党史翻译建
泥炭沼泽能够真实的记录环境演变历史,也能较准确的反演人类活动,并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泥炭沼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干旱区的新疆天山、阿尔泰山等区域泥炭沼泽也较丰富。近年来,受全球变化的影响,北方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变化更为敏感,而气候变化对脆弱的泥炭沼泽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近两百年以来,频繁的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尤其对中高纬山地泥炭沼泽生态系统产生了
本文为解决大断面、大采深、高地应力矿井破碎煤岩注浆加固材料渗透性差、抗压强度低、界面结合力弱等技术难题,重点开展了特种水泥基注浆材料(Special Cement-based Grouting Materials,简称SCGM)大水灰比条件下超细化处理后的水化特征和物理性能、添加碳酸钙和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的增强机理和水化特征、添加亲煤岩性有机调节剂对注浆结石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工业
车辆检测与识别技术能够为公安部门交通管理提供极其显著的帮助。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在检测识别的速度及精度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进而导致其可应用性受限。本文对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时存在的模型参数冗余、弱光环境下图像细节特征提取困难、相似车辆识别错误率高等问题,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多种有效的优化理论与方法,并在当前主流算法模型下
黄曲霉毒素具抑制免疫和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作用,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主要由产毒黄曲霉生长代谢产生,抑制黄曲霉孢子生长萌发是预防饲料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效途径。探明黄曲霉孢子萌发过程中的代谢规律及调控途径,对科学抑制黄曲霉孢子萌发、生长并进而预防黄曲霉毒素污染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观察了黄曲霉孢子在萌发过程不同阶段的形态学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代谢组学等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孢子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在关于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住房金融是以住房信贷为主的各种住房信用资金的交易活动,90年代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了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业务快速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后,住房引起的金融系统性风险日益受到学者与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正确处理政府调节和市场发展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特别是受到1895年甲午战败的刺激,许多仁人志士开始寻求救国之道。严复大力宣传西方富强之道,提出“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的救国方案;为了唤起人民自觉,梁启超喊出“新民说”;陈独秀的“新青年”又开辟一条崭新的救国之路。近代中国逐渐掀起了一股“教育救国”的热潮。“社会教育”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引入了近代中国,从早期的“扫盲教育”,到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的“训练民众”
喉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二高发肿瘤,其中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占病理分型的95%。随着禁烟措施的实施,近三年新发病例总人数呈小幅降低,但发病率仍较高,约占所有癌症的1%。喉癌病因复杂,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晚期生存率仍较低。因此,充分探索喉癌尤其转移性喉癌发病机制,寻找稳定、可信的喉癌治疗、预后评估靶点,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