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股改的核心是要把国有独资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而加快深化内部改革,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是这次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关键。国务院要求在改革过程中,试点银行必须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总之,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银行制度的核心,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改制和上市必须围绕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塑造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为根本。因此,探索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治理结构的改革和完善既要遵循企业理论的一般原理,还必须结合商业银行的特点来进行,特别是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在一些国家适用的公司治理理论在其他国家未必适用。本论文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研究,在借鉴国内外众多文献的基础上,运用了技术经济学的有关研究方法理论,结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现实状况和特点,形成了对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理论的一些新的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经过广泛的考察和论证,本文的结论是: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应是一种“政府相对主导的共同治理”模式,其特征是:股权多元化,有多个大股东和众多的小股东,但必须由政府相对控股;治理的目标是不断提高银行经营效率,促进银行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银行合作剩余由股东、员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但从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实践来看,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试错和改良的过程。可以预料,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和上市,其内外治理结构必将得到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