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尼尔《悲悼》中的命运主题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3g35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对尤金·奥尼尔的成就、生平,作品等作了评价之后,着重通过对《悲悼》的分析,来研究奥尼尔对悲剧和命运这一深刻主题的理解及表现手法.首先,《悲悼》的创作基础就带有很重的悲剧色彩.从整个社会背景来看,即使在创作《悲悼》之前年年代里,奥尼尔对于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就一直是采取否定态度的.其次,从作品的创作结构看,作者套用了古希腊的悲剧模式.《悲悼》是一个三部曲,它是以古代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奥瑞斯忒亚》三步贡作为基础,同时运用现代心理学说—弗洛伊德的恋父及恋母情结—来解释古代希腊悲剧所表现的命运.而且,奥尼尔将《悲悼》一剧的背景设置在新英格兰.新英格兰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地势靠海.在奥尼尔的作品中,生活在新英格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虚伪,压抑,毫无快乐可言.这些背景特征能使读者很容易地理解整个曼侬家庭的虚伪和冷酷.因此背景的选择为悲剧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映衬.最后,各种文学写作手法,包括情节的安排和象征手法的运用,都进一步完善了作品所要阐述的命运的悲剧性.居中反复出现的"河南多亚河"被作为贯穿全剧的主题歌—它表达了对海洋的绝望思念,其悲伤的节奏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正是由于奥尼尔将希腊神话,现代心理学,戏剧的背景和多种表现手法综合地融为一体,才使得《悲悼》一剧人物中的悲剧命运得到完整的发展.该文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来对奥尼尔《悲悼》中的悲剧性和命运观进行研究,并了解作用是如何表现他的观点的.
其他文献
根据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背景知识
铺放轨迹设计是控制自动铺丝工艺质量的关键,为进一步提高复杂类回转体复合材料构件轨迹铺放质量,提出以类回转构件的形心曲线为基准参考线,综合考虑角度偏差、轨迹间距及轨
转喻和隐喻一直被认为是使用最广泛的修辞手段.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然而转喻的研究没有引起语言学家们足够的注意,虽然转喻
零件加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孔加工,孔有不同的作用,只有合理的选择孔加工指令,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Parts processing, often encountered hole processing, holes have 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