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对尤金·奥尼尔的成就、生平,作品等作了评价之后,着重通过对《悲悼》的分析,来研究奥尼尔对悲剧和命运这一深刻主题的理解及表现手法.首先,《悲悼》的创作基础就带有很重的悲剧色彩.从整个社会背景来看,即使在创作《悲悼》之前年年代里,奥尼尔对于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就一直是采取否定态度的.其次,从作品的创作结构看,作者套用了古希腊的悲剧模式.《悲悼》是一个三部曲,它是以古代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奥瑞斯忒亚》三步贡作为基础,同时运用现代心理学说—弗洛伊德的恋父及恋母情结—来解释古代希腊悲剧所表现的命运.而且,奥尼尔将《悲悼》一剧的背景设置在新英格兰.新英格兰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地势靠海.在奥尼尔的作品中,生活在新英格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虚伪,压抑,毫无快乐可言.这些背景特征能使读者很容易地理解整个曼侬家庭的虚伪和冷酷.因此背景的选择为悲剧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映衬.最后,各种文学写作手法,包括情节的安排和象征手法的运用,都进一步完善了作品所要阐述的命运的悲剧性.居中反复出现的"河南多亚河"被作为贯穿全剧的主题歌—它表达了对海洋的绝望思念,其悲伤的节奏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正是由于奥尼尔将希腊神话,现代心理学,戏剧的背景和多种表现手法综合地融为一体,才使得《悲悼》一剧人物中的悲剧命运得到完整的发展.该文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来对奥尼尔《悲悼》中的悲剧性和命运观进行研究,并了解作用是如何表现他的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