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霉素(Salinomycin)是一种聚醚类抗生素,对家禽类动物有抗球虫病、促进生长作用,且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同时盐霉素作为抗癌药物也受到瞩目,需求逐步扩大,未来的市场前景不可限量。盐霉素的发酵产业已经接近成熟,优质高产菌株的获得和发酵工艺的优化却是这个产业不可停止探索的内容。本论文从菌种诱变与高通量筛选、发酵过程油在线控制的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通过将等温等压等离子(ARTP)和基因组重排(Genome Shuffling)育种技术与高通量(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培养筛选技术相结合来改良盐霉素生产菌种。经ARTP诱变后筛选到五株高产且稳定的菌株,然后作为基因组重排的出发菌,经过三轮原生质体融合,筛选到三株盐霉素高产菌株。对比了 ARTP和Genome Shuffling在盐霉素高产菌筛选中的应用,发现ARTP技术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在企业使用,而Genome Shuffling操作复杂要求高,更适合在实验室进行。2.为了对发酵液中油的检测,建立了一种方便、快捷、无损的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检测发酵液中油的方法。通过对培养基中各成分的检测,确定了油脂的弛豫时间约100ms;单因素实验表明除了黄豆粉和胚芽粉造成取样不均对油峰面积有一定的影响,其它成分对油峰面积无明显影响;含油量不同的梯度实验结果表明了 LF-NMR检测油时有良好的稳定性(相对偏差约为4.4%)和精确性(约1.0%);正己烷萃取法测定油浓度与LF-NMR法测定的油浓度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相关性良好(R2=0.9581)。3.把建立的LF-NMR检测油浓度的方法应用于盐霉素发酵过程中的油流加调控研究。对比了分光光度计法、正己烷萃取法和LF-NMR法对发酵液中油浓度的检测。分光光度法在本实验中基本失效,分辨不出发酵液中的油梯度;正己烷萃取法得到的油含量不精确,与理论值相差稍大;LF-NMR法测得的油浓度准确性高且样品处理简单。基于LF-NMR方法,比较了恒定速率流加补油策略和批补油策略,发现在发酵过程缺油的时候批量补油,促进了盐霉素生产菌的二次生长,维持了产盐霉素能力,从而提高了盐霉素的产量;而恒定速率流加方式补油对提高盐霉素产量没有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