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春市的二次供水布局混乱,管理不善。有相当一部分供水设施长时间无资金维护、管理,使二次供水设施时常发生溢流和管网漏失;同时水质污染也十分严重。有一部分供水水箱(池)无盖、无锁又无人管理,长期得不到清洗、消毒,水箱管道和阀门连接不合理,致使非饮用水进入饮用水管道,造成水质污染。其次,由于二次供水设施的盲目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泵站的分布过于分散,承担供水负荷不均,造成耗资大,不利于管理的局面。由于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不善,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最后,水质污染现象也是一个突出的矛盾。部分水箱无盖无锁无专人管理,长期不进行清洗消毒,水箱阀门连接不合理,致使非饮用水返回饮用水管道,造成水质污染;另外由于没有经过精密测算,盲目加大蓄水池容量,造成自来水在蓄水池中滞流时间过长,产生了二次供水污染。事实上,现有二次供水产权单位300多家,无统一的管理模式,各自为政,因此可以说上述存在的这些问题根源都在于其管理不善因素所导致。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设标准的二次供水泵站管理信息系统,这不仅需要资金投入用于硬件设施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营业收费管理系统,急迫需要调度中心对整个城市供水管网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控和调度。并为日后不断增大的供水管网总调度系统提供坚实平台。营业收费管理系统在原有人员已经熟悉了使用收费软件软件的基础上,重新更换最新版本的营业收费管理系统,并增加银行连网收费功能、手机银行等等现代金融功能。在花费人力物力并不多的前提下,使软件功能更加完善,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更好的稳定性,为公司以及用户提供现代化的平台。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长春水务集团二次供水泵站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的实施条件已经具备,在原有系统设备基础上,通过协作单位的技术支持,建立新的合理的管理信息化系统,以产水到用水的整个过程为主线,以企业的管理现代化为辅线,把信息技术在企业集成应用,实施系统信息化管理的方案,在建设该项目过程中,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计算机技术、WebGis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最新成果,紧密结合供水企业生产运营业务流程,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制水工艺、供水调度、管网GIS、营业收费、客户服务以及工程等的管理,建立企业综合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统一管理、共享与挖掘,最终实现面向社会、面向领导、面向决策的综合服务体系。具体拟解决、供水企业信息的综合调度、收费系统及数据库连接技术和WEB发布技术、信息管理网络技术、多种通信方式结合的通信组网技术、数据采集与数据传输技术和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在硬件设施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建设了长春水务集团二次供水泵站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及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及调度、视频监控信息和综合数据库信息管理及发布四大系统功能,具体依托协作单位共同实施。长春市二次供水接收改造工程监控与通信调度及网络规化系统,是集整个长春市二次供水接收改造工程通信调度及网络规化为一体的网络通信调度系统。系统开发主要根据与供水、供气、供热、环保等行业特点,结合各行业自身的特点,围绕各行业在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需求,集成开发出来的一个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而这个系统很好地解决了长春水务集团二次供水泵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四大系统功能。具体是通过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行业所应用的SCAD调度系统、大屏显示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营业收费管理系统、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等子系统综合起来,各子系统在综合业务平台上可实现数据共享,同时各个子系统又可以独立运行,可为行业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本项目的实施对于促进供水企业管网调度自动监测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推动供水科技进步、推进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的研究可以使各个软件开发商认识到系统必具有通用性及数据共享的重要性,将带动办公自动化系统、营业收费系统、GIS系统、管网建模系统等快速应用,从而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从以往的定制式思想解放出来,从企业需求角度考虑各个系统的构架,加强数据的可共享性。本项目的推广,不仅可以为长春市创造经济效益,还可扩大长春市的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