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水稻的不同灌水层和氮肥用量对抛秧田水稻养分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在水稻生长期间分别使用浅水低氮(A)、中水中氮(B)和深水高氮(C)三种不同水肥处理,研究不同水深度和施氮量对抛秧田水稻养分和产量的影响。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在不同施肥时期,不同水氮处理后早稻田溶液中的氮素含量随着植株的生长而逐渐下降,大小为C>B>A;晚稻田溶液中的氮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与早稻相似,早稻稻田溶液中的氮素含量在施肥后下降速度要慢于晚稻,其中,A处理的氮素含量下最慢且下降幅度最小,B处理其次,而C处理的下降最快且下降幅度最大。⑵A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早稻田土壤营养元素含量,B处理能适当提高土壤氮含量,C处理降低土壤pH值;而在晚稻方面,B处理和C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全氮含量,A处理和C处理能降低土壤pH值。⑶C处理早稻和晚稻的根、茎、叶和米粒中的氮、磷、钾元素含量最高,其次为A处理。此外,C处理早稻和晚稻的茎、叶鞘、叶片、穗中的氮素含量均最高,B处理其次。⑷A处理早稻自开花期至灌浆后期,各功能叶的叶绿素和氮素含量最高,最低为C处理;而在晚稻的开花期至灌浆后期,B处理的叶绿素和氮素含量总体上最高,最低为A处理。⑸A处理可以有效的增加早稻功能叶叶面积,达到适宜的株高、有效分蘖数、茎粗和穗数,其次为B处理,C处理表现最差;晚稻方面,A处理的穗粒数最多,B处理的穗长表现最优,C处理在结实率,米粒长和米粒宽方面均表现最佳。⑹早稻和晚稻的产量均以C处理的最高,而A处理最低。A处理水稻的肥料利用效率为三个水氮处理中最高,其次为B处理,C处理的肥料利用效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