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租赁房是政府以租赁形式为中低收入者提供的保障性住房,是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解决房荒难题的常用方式。然而,公共租赁房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这一概念最在出现在2009年。正是基于对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规现象的反思,对享受不到住房保障、且数量不断增长的“夹心层”群体的关注,以及对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住房制度的借鉴,公共租赁房得到政府和众多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从09年温家宝总理第一次提出要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到今天不过才短短4年,可以说公租房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难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公租房都有待于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写作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利用法理学、经济学以及行政学上的相关理论夯实公租房建设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是通过对现行公租房供给和运营实际情况的深入分析,对我国当前公租房供给机制的完善提出有针对性的、有建设性的建议。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方法和思路,以及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公租房供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梳理。第二章从理论上探究公租房的研究起点,分别解释了政府为什么以及该如何承担起公租房供给的责仟。住房权属于基本人权的范畴,国家有义务为公民提供适足的住房,而且住房领域的市场失灵现象更要求政府承担起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保障性住房的责仟。根据公平与效率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平应该成为公租房供给的首要原则,政府应以公民的需求为基础,积极引导公民、社会共同参与到公租房供给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第三章对我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及住房租赁市场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得出了建设公租房的必要性,进而对当前重庆、北京、上海三个典型地区公租房供给模式进行分析,总结梳理出我国公租房供给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供给管理不完善、资金不足、分配公平难以保障,并且追根溯源,深入挖掘其根源所在。第四章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香港四个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公共住房制度,并且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其通用的保障手段,如立法保障、开拓房源、房租补贴、财政支持等等,从而提炼出可以用于我国公租房供给的成功经验。第五章是全文的研究重点,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公租房供给机制的设想和建议,主张从培育适合公租房发展的土壤,促进公租房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建立完善的公租房决策和管理体系,完善相关配租管理机制以保障公租房分配公平,共四个方面重塑我国公租房供给机制,确保公租房惠及到真正有需要的低收入群体。最后提出,公租房供给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公租房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惠及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