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维生素D缺乏与肝脏疾病之间的联系。以往临床研究多关注的是维生素D对慢性肝脏疾病的影响,而维生素D对肝脂质代谢及其机制的影响则很少有报道。本研究主要探讨胆维丁乳对小鼠肝脏相关指标和肝脏脂质代谢相关酶的影响,为进一步理解肝脂沉积提供新视野。研究方法:本研究将24只健康雄性SPF级别ICR野生小鼠随机分成4组,将12只健康雄性SPF级别ICR1α羟化酶(1-alpha-hydroxylase(1α-(OH)as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成2组,其中普通饮食喂养的3组:野生对照组(CON组)、胆维丁乳处理组(CD组)、1α羟化酶敲除组(KO组)。高脂饮食喂养3组:高脂组(HF组)、高脂+胆维丁乳组(FD组)、高脂+1α-(OH)ase敲除组(KOF组)。20μ胆维丁乳+200ml水配成胆维丁乳水溶液,避光保存。持续喂养8周,称取各组小鼠体重,脱颈处死;采集新鲜肝脏组织,称量肝湿重,计算小鼠肝脏系数;检测各组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酯(TC)、葡萄糖(GLU)相对含量;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用HE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肝脂质沉积情况由油红O染色检测;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肝组织CD36、PPARγ和MTTP蛋白表达水平;用RT-q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CD36、PPARγ和MTTP的mRNA表达。结果:1、普通饮食条件下,与CON组相比,CD组的肝脏系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较CON组的肝脏系数,KO组肝脏系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脂饮食条件下,HF组肝脏系数与FD组肝脏系数无差异,KOF组肝脏系数低于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小鼠肝脏组织TG、TC、GLU相对含量测定,普通饮食条件下,CD组肝脏组织TG、TC、GLU相对含量均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O组小鼠肝脏组TG、TC、GLU相对含量较CON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高脂饮食条件下,HF组小鼠肝脏组织TG、TC、GLU相对含量与FD组小鼠肝脏组织无差异,KOF组小鼠肝脏组织TG、TC、GLU相对含量均低于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HE染色结果显示,在普通饮食条件下,CON组肝细胞大小形态正常,CD组肝脏组织有小的圆形空泡出现,KO组小鼠肝组织未观察到圆形空泡,与CON组比未见明显变化;在高脂饮食条件下,HF和FD组的肝细胞出现明显的圆形空泡脂肪变性、气球样变,KOF组小鼠肝组织未观察到圆形空泡。4、肝脏组织油红O染色显示,在普通饮食条件下,CON组未出现圆形脂滴,CD组肝组织出现较小的圆形脂滴,而KO组小鼠肝组织未观察到圆形脂滴;在高脂饮食条件下,HF和FD组均可以看到大量圆形脂滴,KOF组小鼠肝组织未观察到圆形脂滴。5、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PPARγ总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普通饮食喂养条件下CD组PPARγ总蛋白和mRNA表达较CON均呈上调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O组PPARγ总蛋白和mRNA表达较CON呈下调趋势;在高脂饮食条件下,HF组小鼠肝脏组织中PPARγ总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与F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OF组较HF组PPARγ总蛋白和mRNA均呈下调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检测普通饮食喂养的小鼠肝脏组织中CD36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CD组CD36蛋白和mRNA表达较CON均呈上调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O组较CON组呈下调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脂饮食条件下,HF组小鼠肝脏组织中CD36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与F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OF组CD36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MTTP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普通饮食条件下,CD组MTTP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略高于CO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O组MTTP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CON组下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脂饮食条件下FD组小鼠肝脏组织中MTTP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与HF组无差异,HF组MTTP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KO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胆维丁乳使进入小鼠肝脏的脂肪酸增多,引起肝脂质沉积;2、胆维丁乳促进CD36的表达,使进入肝细胞的脂肪酸增多,促进肝脂质合成;3、在小鼠肝脏脂质沉积过程中,由胆维丁乳诱导的进入小鼠肝细胞内游离脂肪酸的增多,可能归因于胆维丁乳对PPRAγ的上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