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著作权利益平衡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man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益平衡是著作权法的基石和精髓.全部著作权法的内容可以概况为权利人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平衡.著作权的制度设计和发展变化,都是围绕着利益平衡这一基本准则而展开的.与新技术的每一次遭遇,都会打破当时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状态.因此,著作权的利益始终处于平衡-失衡-再平衡的状态之中,是动态平衡.同时它的利益平衡也是多维平衡,既有创作层面,也有传播层面和使用层面;既有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层面,也有经济利益和精神利益层面.20世纪末互联网迅速崛起,计算机网络和数字技术给传统著作权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主体的复杂化、客体的扩大化以及权利的多元化使得著作权法原有的利益平衡机制遭到了猛烈的冲击.然而法律总要适应现实的发展,将著作权保护延伸到网络空间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面对网络环境的诸多新问题、新变化,需要因应调整和完善著作权的利益平衡机制.互联网在生活中的日益渗透使得传统的合理使用制度注入了许多新元素;而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人的精神权利保护应当呈现多样性;此外通过从经济学等角度分析,得出网络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具有合理性,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有助于维系著作权人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论文共分成四个部分:第一章是概论,说明什么是利益平衡以及著作权的利益构成;第二章论述网络环境对著作权法的冲击及著作权的新发展;第三章论述网络时代著作权利益平衡机制的完善;第四章简要回顾了著作权的发展史,得出结论著作权的利益平衡是动态的平衡.笔者认为,法律概念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而人类的思维创造活动是活跃的,因此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和不平衡处在一个永恒的矛盾运动当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己有的法律并且制定新的法律来重塑利益平衡,同时也期待着有可能通过完善网络技术本身来达到利益平衡.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涤荡和完善之后,著作权利益平衡的内涵会更丰富,更具时代特色.
其他文献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一生的道德素养,尤其是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重要阶段的初中学生,初中阶段是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
中国的民俗旅游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国内旅游的"井喷式"兴起,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进入大发展时期,民俗旅游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直至
公司作为现代社会最伟大的发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剩余创造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离,促使公司投资者、职工对公司经营管理者监督权的生成。有效而负责的监督机制与经营
社区矫正的确立,是经济发展、文明进步和法制完善的必然产物.社区矫正体系的构建,既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又有其现实的可能性.社区矫正体系,包括社区矫正权、社区矫正机关和工作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城市的出现,使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的生活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城市正日益成为人类最主要的生存与发展空间。21世纪的城市化应该更关注城市文明的扩散和辐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66-1976), Chinese foreign policy was characterized by very high dynamic of its foreign relations. The relations with South-Eas
洗钱是维持多种犯罪特别是有组织犯罪运转的"生命线",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社会公害和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从1990年《关于禁毒的决定》、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到2001年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党员是青年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党的新鲜血液。大学生党性教育是保持高校党的先进性和纯洁
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信用制度是所有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游戏规则”,是保障现代金融顺利发展的基石。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完善的信用制度为金融资本的良性循环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