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策略与修饰语的使用对比研究——以中国商务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者为研究对象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oe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语用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研究者们越来越认识到第二语言教学活动中语用知识的重要性,并且更多地关注语际语用学研究。二语学习者如何实施和理解言语行为是语际语用学研究的范围之一。作为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活动,请求言语行为颇受关注。在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请求语的研究中,研究者较多关注请求策略的使用,而对请求修饰语的研究却很少。在受试者的选择上,很少研究关注商务英语学习者。对于中国商务英语学习者来说,在未来的商务活动中,具有较强的语用能力相当重要。学习者如何提出请求在某种程度上将反映出他们的语用能力。  本文以请求言语行为为例,通过采用语篇补全法,收集了50名英语母语者和50名中国商务英语学习者的请求语,共计800个。基于Blumkulka(1989)的请求策略分类和Alón(2005)的修饰语分类,本研究从请求策略、修饰语方面对比分析了英语母语者和商务英语学习者的请求实现方式。研究表明:  在请求策略方面,两组受试者均频繁使用了规约性间接策略。在直接策略方面,英语母语者相比,中国商务英语学习者较多使用该策略,并且存在着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在规约性间接策略方面,与英语母语者相比,中国商务英语学习者较少使用规约性间接策略,同时在该策略实现方式上也表现出了局限性,例如,学习者较少使用“Is it possible…?”“Doyou think…?”。在非规约性间接策略方面,与英语母语者相比,商务英语学习者较多使用该策略,并且存在着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在策略组合方面,两组受试者均未频繁使用该策略,并且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在内部修饰语方面,两组受试者均未使用加强语(intensifiers)。与英语母语者相比,中国商务英语学习者较少使用起始语(opener)和弱化语(downtoner),并且存在着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在吸引语(attention getter)方面,两组受试者在使用数量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商务英语学习者在该修饰语的使用上表现出了语用偏离,比如,“teacher”和“student”被学习者错用为称呼语。在外部修饰语方面,两组受试者对原因语(grounder)的使用频率最高。与英语母语者相比,中国商务英语学习者较少使用了礼貌用语“请”(please)和“保证语”(promise),并且存在着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另外,在礼貌用语“请”(please)方面,与英语母语者相比,中国商务英语学习者较多使用“请”+直接策略。  本研究认为语用迁移,文化影响以及学习者的不足的语用输入等可能是造成以上研究结果的原因。因此,本研究建议在教学中,提高学习者语用意识,扩展语用输入,给予学习者更多练习机会以及对学习者的语用语言提出直接反馈将有助于他们语用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优化宽泛可调的低频基准射频信号系统、降低射频生成系统的相位噪声,采用减少部件的优化设计方法,使用调幅器改善相位噪声,实现了系统设计的简化。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
对某一代人的特点研究一直是社会学学者的研究领域。从90年代起,西方学者开始重视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研究代际差异,他们指出,跨代际交际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但是中国少有学者
美国超验主义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的,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一方面,工业革命的发展为超验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