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与资源环境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因而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就成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选择“后三峡”时代的环洞庭湖区为样本,以系统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建设两型农业生产体系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环洞庭湖区如何建设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问题。本文共八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导论,主要是提出问题,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阐明研究的意义,并介绍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即第二章、第三章,主要就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理论基础、理论内涵及意义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并对美国、以色列和日本的现代农业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主要是构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环洞庭湖区和湘阴县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和个案研究;第四部分包括第七章、第八章,主要是分析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及对策措施,重点对制度创新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有:(1)作为我国农业生产未来发展的目标,两型农业生产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其根本要求,但节约资源是第一位的,只有节约资源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2)构建了一个包含5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7年环洞庭湖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基本趋势是逐渐好转,但发展速度较慢,指标之间发展不平衡。(3)环洞庭湖区建设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思路是,“贯彻一个战略,立足二个基础,依靠三大创新,抓好四项工程,突出五个重点”,主要措施是加强基础性工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环洞庭湖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早有研究,但面对低碳经济和“后三峡”时代的到来,环洞庭湖区如何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这的确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第一,系统阐述了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内涵。通过文献综述和比较研究,分析了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建设意义,回答了什么是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问题。第二,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为各指标设定了具体的目标值,回答了如何评价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问题。第三,提出了“后三峡”时代环洞庭湖区建设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思路和对策措施,并对制度创新进行了重点研究,回答了如何建设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