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职务发明制度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及职务发明专利权延伸出来的利益分配权。我国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和职务发明成果的利益分配在制度设计上偏向“厚雇主主义”,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未对职务发明权利归属作出修改。现行职务发明权利归属由单位把控,不均衡的权利归属直接导致发明人的智力劳动难以获得等价的报酬,单位与发明人间隔阂愈渐加深。我国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最大的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务发明制度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及职务发明专利权延伸出来的利益分配权。我国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和职务发明成果的利益分配在制度设计上偏向“厚雇主主义”,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未对职务发明权利归属作出修改。现行职务发明权利归属由单位把控,不均衡的权利归属直接导致发明人的智力劳动难以获得等价的报酬,单位与发明人间隔阂愈渐加深。我国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最大的堵点就是权利归属的不合理引发的利益分配机制的失灵,导致了发明人开发、转化热情不高,技术成果收益低下等问题。为激发广大发明人的创新积极性,提高我国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率,亟需重新审视现有法律中职务发明制度的权利归属规定。《专利法》是规定职务发明制度中法律位阶最高的,一切职务发明都应当以《专利法》为根本遵循,本文以《专利法》第6条为切入点,结合案例分析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和职务发明成果利益分配中的不合理情形。问题主要集中在对本职工作任务的认定不一;对主要利用单位资源条件认定的理解分歧;《专利法》第6条中“利用”与“主要利用”的关系;职务发明利益分配的争论。对以上问题的完善建议是:(一)以利益平衡为根本原则,以意思自治为指引原则,以充分对价为具体实施原则;(二)在本职工作认定方面,将发明人区分研发岗和非研发岗来判断发明创造是否归属于为职务发明创造;(三)在主要利用单位资源条件方面,不再对资源条件进行简单的判断,应当将所有资源条件放到统一水平线上综合考量;(四)在“利用”与“主要利用”的关系判断上根据司法解释的原意,判断主要利用为利用的一种情形,即主要利用单位资源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的权利可由发明人与单位通过合同约定归属;(五)对于奖酬制度建议建立职务发明的沟通平台解决纠纷和督促单位及时分享职务发明成果的收益,并且提出阶梯式奖励模式,当发明创造的收益每进入一个新阶段就提高发明人的提成比例,以此来鼓励创新。以上完善建议可以使得发明人分享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进而参与到职务发明成果转化的利益分配中,最终实现职务发明进入转化-研发的良性循环,达到创新的价值追求。本文在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职务发明权利归属的概述。通过对职务发明概念及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内涵的阐释、职务发明理论基础的介绍、我国职务发明的发展历程的梳理,引出本文要研究的问题。第二部分:职务发明权利归属认定现状。介绍我国职务发明认定的现状,及立法机关对职务发明未作修改的解释、学界对于职务发明权利归属的不同看法及域外职务发明制度的有益经验。第三部分:职务发明权利归属认定存在的问题。综合职务发明领域学术观点及实践案例,分析我国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法条理解的不同和对职务发明成果利益分配的争议。第四部分:职务发明权利归属的完善建议。总结国内研究成果及裁判经验,探讨如何在法条释义的范围内完善我国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及职务发明成果的利益分配,并提出完善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发展的步伐加快,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外部融资逐渐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在融资方式上已经开始逐渐实现多元化,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给企业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暂时替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融资风险。股权质押因其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已经迅速成为各大企业采用的重要融资方式之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相对于中小股东来说其持股数量更多,对于公司事务享有更多的话语权。目前大多数上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程逐步加快,在科技领域、经济领域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社会民生保障等多领域养老问题亦日益显现。老龄人口数量激增导致丧偶老人规模急剧扩大,随之而来各种问题也愈来愈多。这当中无法避免的突发事件是老人配偶的离世,老人失去同甘共苦、朝夕相处的伴侣,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难免遭遇重创。高知老人是老年人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人群,他们多拥有较高的学历、社会地位或是社会声望,在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浪潮中,涌现了一大批城市的建设者,在他们身后是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又有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初中生,留守状态下的他们面临着和大多数留守儿童一样的困境,亲子分离的现状使得亲子依恋得不到满足,同时他们又身处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显现,加之学业压力的增加,人际交往遭遇的困境,影响了这一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根据过往研究表明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
本文主要研究了具有切换自适应律的改进的连续时间系统直接型鲁棒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案,以及离散时间系统间接型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案。分为以下两部分:1.具有切换自适应律的改进的连续时间系统直接型鲁棒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考虑下面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其中up(t),yp(t)∈R分别是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高频增益kp是已知的,Rp(s)=sn+an-1sn-1+…+a1s+a0,Zp(s)=sm+bm
交通事故导致的突发伤害来势凶猛,伤情复杂,现已逐渐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和安全的重要危险之一,据WHO数据表明,车祸是2020年儿童青少年的第一位死因,也是导致重大疾病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青少年群体社会阅历较少,应对意外伤害的能力相比起成年人更加低下,自我中心意识的觉醒与创伤的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反差,使得他们更容易出现复杂的心理反应[(16)]。本研究基于社会支持理论,主要研究的问题是青少年在遭遇类似
多属性决策是现代决策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其实质是在多个准则下,对有限个方案进行排序和择优。本文主要对多属性决策问题的几种决策方法进行了探讨,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多属性决策的发展、研究现状及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二章针对决策者对方案有模糊偏好信息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决策方法;把模糊判断矩阵逼近一个加型一致性矩阵,以此来构造优化模型,从而反映决策者对方案的主观偏好信息,求出属性权值向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加快,党和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各地开展社区治理实践。各类社会组织以此为契机蓬勃发展,各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使得我国社区治理初显成效。但我国社区情况复杂多样,社区治理仍面临诸多难题,尤为凸显的是:居民是社区“弱势主体”,他们多以附和的姿态被动参与社区事务,主动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较低。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文化治理实质上是对上述问题的回应与探索。社会工作以文化为切入点介
排序问题是一类重要的组合优化问题,它广泛应用于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许多领域,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而其中的分批排序问题以及工件可拒绝的排序问题,因其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背景,更是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特别是对于工件可拒绝的排序问题,这一方面的研究结果还比较少,本文主要研究工件可拒绝的分批排序问题。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排序的产生背景、发展及其一些符号等相关的基本
排序论作为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有坚实的应用背景和深刻的理论意义。分批排序是一种比较新的排序模型,其中如何使交货时间区间内加权完工工件个数最大、如何使分批排序的加工成本最小这两个问题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这两个问题题模型做了以下一些工作:1.在现代生产管理中,因为工件提前完工和延误完工都会增加费用,所以如何合理安排工件,使所加工的工件准时交货极为重要。当每个工件都有一个交货时间区间时,前人已经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会计秉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核算模式,其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有的预算会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发展的需要。如何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加强政府机构受托责任的履行是如今各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焦点问题。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