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SD大鼠模型构建及其毒素循环路径的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中华眼镜蛇是我国常见的剧毒蛇之一,其咬伤中毒可导致咬伤部位皮肤和皮下软组织红肿、疼痛与坏死。蛇毒进入机体后可引起机体多个器官系统的病理改变,可导致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进而危及生命。中华眼镜蛇毒素中主要含细胞毒素、磷脂酶A2等,主要成份为蛋白质和多肽类;其一次咬物排毒有效成分约为79.1mg。目前关于中华眼镜蛇的研究大多偏向于蛇毒成分及临床治疗方面,对于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的临床动物模型、其毒素在机体内的循环路径以及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比较匮乏。因此,通过新的技术和方法建立科学的、与临床特点相一致的动物模型,继而进一步探索中华眼镜蛇毒素在机体内的循环路径,对针对中华眼镜蛇毒素的循环特点,改进目前的治疗方式形成新的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与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临床特点较为相一致的SD大鼠模型并探索中华眼镜蛇毒素在机体内的主要循环路径。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右下肢,注入不同剂量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溶液,观察、比较其临床表现以及生存状态,筛选符合临床实际的目标蛇毒注射剂量,通过实验室指标检查,验证较为符合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临床表现与特点相一致的SD大鼠模型,以确定标准化的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取蛇毒干粉溶解透析后用Na HCO3(PH=9.5)调PH值至PH8.0,再与荧光染料Cy7连接,室温反应2h,12000转高速离心去除变性蛋白通过层析柱分离纯化Cy。通过荧光光度计验证收集毒素中有Cy7存在后,将Cy7标记的中华眼镜蛇毒素按照建模剂量在注入SD大鼠下肢,分别在0小时、5分钟、1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用小动物成像仪观察荧光扩散范围。并在2小时、4小时、6小时、12小时取SD大鼠心、肝、脾、肺、肾、注射部位肌肉、淋巴结做病理切片,观察相应部位组织、细胞坏死情况。比较小动物成像结果和病理结果。结果:1.原液1/9倍含量组即以0.00080mg/g干粉配以0.0154ul/g的双蒸水的混合溶液为目标剂量,注射进入SD大鼠右下肢以后经生存状况分析,死亡率最为接近于10%;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与临床最为相符;血液生化检查血肌酐、肌酸激酶同工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结果与临床最为相符;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肉眼观可见局部组织肿胀坏死,镜下可见肌纤维溶解断裂、肌肉细胞排列紊乱等细胞坏死影像学表现,较为接近临床检验结果。2.中华眼镜蛇毒素Cy7复合物注射入SD大鼠大腿肌肉后,毒素主要由注射部位组织向周围浸润扩散,尚未发现心、肝、脾、肺、肾等器官聚集。结论:1.将0.00080mg/g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干粉溶于0.0154ul/g的纯净水中配比的混合溶液可以成功构建比较符合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临床特点的SD大鼠模型。2.中华眼镜蛇毒素在机体内的循环路径可能是以局部浸润扩散为主,其他循环方式并存的一种混合的循环方式。
其他文献
硅藻按照生活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浮游硅藻和底栖硅藻。浮游硅藻主要在水中漂游生活,底栖硅藻主要通过附着在各种基质上生活。底栖硅藻按其附着的基质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附石性硅藻、附泥性硅藻、附植性硅藻及附沙性硅藻。我国对于沙生硅藻的研究相对较少,尽管近年来已有一些报道发现了沙生硅藻的一些新种,对于这些区域的沙生硅藻仍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选取潮滩资源丰富的福建北部沿海地区为研究地点,通过一年四个季度对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的疗效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00/ul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招募本地区148名COPD患者,经过1.5年随访共有141例患者完成本项研究。根据入组时是否使用ICS分为ICS组和非ICS组,选择300个细胞/uL作为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基线阈值,并根据两组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00/uL和0.05),ICS组和非ICS组的
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和预后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利用集肿瘤活体成像与药物靶向递送功能于一体的纳米探针,可以打破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时间差,从而实现肿瘤的诊疗一体化。肿瘤化疗的临床用药的靶向性和安全性差且毒副作用高,容易发生多药耐药。此外,单一的化疗手段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长期大剂量给药容易引发不可逆的毒副作用。因此,采取肿瘤联合治疗策略十分必要,尤其联合无创安全的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1,4-丁炔二醇(2-butyne-1,4-diol,简称BYD)加氢产物(如 1,4-丁烯二醇(2-butene-1,4-diol,简称 BED)、1,4-丁二醇(butane-1,4-diol,简称 BDO)、2-羟基四氢呋喃(2-hydroxytetrahydrofuran,简称2-HTHF))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大多数研究中所需的反应条件需高温高压,导致
在国民经济中,石油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有工业血液、黑色金子的称号,通常石油经过提炼后得到润滑油等其他化工品,由石油原产地储存后通过油罐车装车后运送至全国各地。油罐车高度在2.3~4.2m之间且罐口位置在罐体顶部,由于油罐车高度的限制以及罐口位置的限制,采用传统的注油方式有两种,其一,工人爬到油罐车顶部,然后推动输油管道到达油罐车罐口正上方后再输送石油;其二,司机停靠的位置在输油管道的正下方。在工人
目的:靶向PD-1/PD-L1的免疫治疗在一些晚期肿瘤中已被证明比传统治疗更有效。大量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免疫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可协同增强抗肿瘤疗效。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targeted radionuclide therapy,TRT)是放射治疗的一个分支,在一些全身多发转移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日益增加。整合素αvβ3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和多种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是肿瘤诊治的热点。本实验研究将探讨靶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稳定化学能的主要场所,叶绿体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行使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和产量。PHR2(Photolyase/Blue-Light Receptor 2)是 CRY3(Cryptochrome 3)的同源蛋白。本研究发现PHR2两个T-DNA插入突变体phr2-1和phr2-2出现白化致死表型,叶绿体超微结构分析显示突变体的白化是由叶绿体的发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大气环境中的PAHs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同时以气相和颗粒相的形式存在。因PAHs本身具有较强的紫外光吸收能力,直接光解是大气环境中的PAHs重要去除方式之一。当吸附了 PAHs的气溶胶颗粒物处于高湿环境中时,水汽凝结而在颗粒质点外围包裹形成水膜,即大气凝结水(Atmos
脑卒中(Stroke)是世界第三大致死疾病,而由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占所有脑卒中的80%以上。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同时大约有30%的卒中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是痴呆的高危险因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包括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神经损伤是脑卒中预后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对其具体机制还不清楚,临床上除了溶栓和机械取栓,尚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急
增殖失控是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显著特征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研究表明,一些细胞周期激活蛋白(如E2F1)的过量表达和活性增强能促进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PIR(Pirin)属于cupin超家族,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之间高度保守。我们从Oncomine数据库发现PIR在多种肿瘤(尤其是乳腺癌)中异常上调,表明PIR可能在肿瘤发生中起一定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尚不明确PIR是否及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