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平扫图像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对甲状腺结节检出及其良恶性的预测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期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所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对于甲状腺结节检出及结节良、恶性预测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共855例(其中恶性结节512例,良性结节343例);同时期随机收集来我院体检,经血清学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功能正常、颈部超声检查未见甲状腺结节的健康来检者共501例,作为健康对照。总共计1356例包含完整甲状腺组织的颈部或胸部轴位CT平扫影像学资料纳入研究样本。将全部样本的CT平扫图像资料以DICOM格式从PACS网导入影像组学智能分析软件(AK、ITK-SNAP),并对每个样本依次进行图像重采样、图像标准化处理、感兴趣区(ROI)的勾化、并提取包括直方图特征、形状特征、灰度共生矩阵(GLCM)特征、灰度大小区域矩阵(GLSZM)特征和灰度游程长度矩阵(GLRLM)、Haralick特征六大类参数,共396个特征。随机选取20例样本作为组内一致性及组间一致性检验(ICC)样本,评估实验过程操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为了构建更贴合临床诊断过程的诊断流程,本研究基于影像组学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建立两级二分类模型;在两级分类中,样本均按7:3比例随机抽样分配为训练组及验证组,在训练组中运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方法m RMR以及LASSO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纹理特征进行降维、筛选最优特征子集并建立模型,用验证集用来独立评估模型效能。第一级分类中我们构建了支持向量机模型(SVM),目的是从甲状腺组织中检出结节,即判断结节“有”和“无”的问题;第二级分类中我们构建了随机森林(RF)、朴素贝叶斯(QBM)、神经网络(NNET)、k邻近分类器(KNN)、条件推断决策树(C-Tree)、支持向量机(SVM)、多元逻辑回归(QLM)共七个模型,目的是找出能够有效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鉴别的优势模型。结果:组内ICC值0.97(0.939-0.990,p<0.001),组间ICC值为0.95(0.885to-0.981,p<0.001),均大于0.75,表明操作过程的重复和可操作的一致性良好。经过特征筛选后两级分类分别均保留13个特征用于模型构建。在第一级SVM模型AUC值在训练组中为1.00(95%CI,1.00–1.00),验证组中的AUC值1.00(95%CI,0.99–1.00)。结果表明我们建立的模型对于甲状腺结节有着非常好的识别能力。第二级七个模型构建中,在对结节组的训练集、验证集运用100次交叉验证中,RF在七个模型中表现出了最好的稳定性。随后,以验证集数据对RF性能进行评估,得到所构建的RF模型的AUC为0.82(95%CI,0.77-0.88),准确率(accuracy)0.74(0.68-0.79),灵敏度(sensitivity)0.68,特异度(specificity)0.82,阳性预测率(PPV)0.85,阴性预测率(NPV)0.64。表明训练组中表现最稳定的模型RF,在验证组中也表现出了很好的效能。结论:本研究探索性的挖掘术前甲状腺病人CT平扫图像中的纹理特征影像组学特征,并纳入正常甲状腺CT影像资料构建两级二分类模型,SVM、RF该模型在甲状腺结节识别及其进一步良恶性鉴别中展现出很好的诊断效能,为甲状腺结节的无创、高效诊断提供一种新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是催化L-色氨酸沿“犬尿氨酸途径”分解代谢的限速酶,通过色氨酸代谢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并在多种人源肿瘤中高表达。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R1)也高表达于多种肿瘤中,并通过活性氧(ROS)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本项目设计合成了第一代IDO1和TrxR1双靶抑制剂(苗头化合物ZC0101),并探索其靶向IDO1和TrxR1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及机制,希望为抗肿瘤药
目的:氯吡格雷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强效抗血小板药物,手术前停用氯吡格雷的最佳时机仍存在争议。当前的指南建议在手术前5-7天停用氯吡格雷,但是尚无确凿证据表明该方案对于非心脏手术的患者可以受益。指南建议的时间窗是在未监测患者血小板功能的情形下形成的,实际上我们并不清楚在高危患者中停用氯吡格雷5-7天是否会增加血栓事件风险。本研究首先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评价氯
目的:基于非色素生物分子环烯醚萜化合物京尼平(Genipin)和具有抗肿瘤生物活性的酪色亮肽(YSL)以及经两个甘氨酸修饰的酪色亮肽(GGYSL)构建具有光热转化性能的超分子纳米颗粒,验证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进一步用于肝癌的光热治疗,同时探究肽自身抗肿瘤活性是否保留。方法:1.GYSL-NPs与GGGYSL-NPs的合成: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将京尼平分别与YSL和GGYSL共价交联并自组装形
目的:通过制备一种由壳聚糖水凝胶包裹,携带TGF-β3生长因子和终板软骨脱细胞基质,复合干细胞进行终板软骨的组织工程修复实验。方法:体外实验部分:分离SD大鼠腹股沟脂肪,采取酶消化法获得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将获得的脂肪干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学鉴定;胰酶消化传代细胞后进行扩增培养,加入成骨,成脂、成软骨三系诱导培养基进行诱导相应天数后,使用茜素红,油红O和番红染色,观察细胞本身的多向分化能力;分离
目的:通过制备两亲性靶向多肽载体P15(YIGSRHHHLLLGFLG)包载紫杉醇(PTX)得到靶向药物输送纳米微球P15-PTX;通过细胞实验确定P15-PTX相比PTX具有更加良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细胞摄取率高的优点,并通过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内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确定其主要作用机制;确定P15-PTX在动物模型中的治疗效果,相比PTX对各器官的毒副作用以及作用机制,以期在
目的:出血转化(HT)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自然发展,或因再灌注治疗干预而诱发或加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目前被认为是一种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独立相关的炎症标志物。NLR已被证明是与炎症相关的标志,并且与症状性颅内出血,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不良临床后果独立相关。目前国内外关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和出血转化相关性的研究仍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
目的:比较并分析中性粒细胞CD64(nCD64)指数、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泌尿系结石术后尿脓毒症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本院100例行手术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51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依据术后是否诊断为尿脓毒症分为尿脓毒症组和非尿脓毒
目的:通过评估我院急危重症医学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及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参数,探讨分析复合实验室指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录2019年08月至2020年08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及急诊重症医学科(EICU)
新时代下,我国掀起了创新改革的热潮,带动了公立医院的改革。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医疗系统在不断升级,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立医院如何在新时代下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职能,逐渐成为医院管理创新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在新时代下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优化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措施,期望
目的:长期的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治疗可能会对骨质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探讨辛伐他汀对丙戊酸钠干预的不同代谢状态下大鼠的股骨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80只3月龄、SPF级、健康的雌性普拉格-杜勒(SpragueDawley,SD)大鼠应用于本实验。随机选取35只行双侧去卵巢手术(ovariectomy,OVX),15只作假手术(Sham)。术后3月随机选取5只OVX大鼠及5只Sham大鼠行安乐死并测其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