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早期胚胎停育(early embryo death, EED)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找出早期胚胎停育患者的易感体质,以此为依据给予调摄建议。研究早期胚胎停育患者绒毛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探讨导致EED的胎儿染色体因素;应用蛋白组学方法,研究胚胎/胎儿16三体综合征早期胚胎停育的可能发病机制及与胚胎/胎儿正常染色体早期胚胎停育的发病机制的异同点。 方法: 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诊断为EED后要求行人工流产术及胎儿绒毛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患者共110例,剔除10例提取DNA失败患者,最后选取100例为早期胚胎停育组,同期纳入100例因计划外怀孕要求行人工流产患者为正常妊娠人工流产组,进行中医体质分型问卷调查,根据中医体质判定标准分析EED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特点及易感体质。选取6例正常妊娠人工流产和100例EED为研究对象,提取绒毛组织DNA,采用Affymetrix Cytoscan Optima芯片进行绒毛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再根据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从100例EED患者中选取10例胚胎/胎儿正常染色体EED患者、5例胚胎/胎儿16三体综合征EED患者分别为正常染色体组,16三体组,再从6例正常妊娠人工流产患者中选取5例胚胎/胎儿正常染色体为对照组,应用蛋白组学方法,TMT(tandem mass tag,TMT)标记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检测3组绒毛组织蛋白质谱,应用 Maxquant软件、Uniprot人类参考蛋白质数据库分析质谱数据,应用Gene Ontology、KEGG pathway分析差异蛋白相关的生物信息过程,找出可能与16三体综合征EED和正常染色体EED相关的差异蛋白及发病机制,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方法进行验证。 结果: 1、EED患者最常见的体质是气郁体质、血瘀体质、阳虚体质,且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患者比较,三种体质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按流产次数分组,流产1次组与流产≥2次组的阳虚体质与非阳虚体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2、100例EED患者共103份绒毛组织,染色体正常绒毛组织有55份,占53.4%,染色体异常绒毛组织48份,占46.6%。其中单纯染色体数目异常44份,占染色体异常92%;单纯染色体结构异常3份,占6%;染色体数目结构复合型异常1份,占2%。在胚胎/胎儿染色体异常中,16-三体综合征最多有11份,占22.9%。6例正常妊娠人工流产患者胚胎/胎儿染色体正常者有5例,染色体异常者1例,且为16三体综合征。 3、100例EED患者103份绒毛组织按年龄分2组,20岁~<35岁EED组共有80份绒毛组织,其中绒毛染色体正常47份,占58.8%,染色体异常33份,占41.2%;35岁~43岁EED组共有23份绒毛组织,其中胚胎/胎儿染色体正常8份,占34.8%,染色体异常15份,占65.2%。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100例EED患者103份绒毛组织按自然流产次数分组:流产1次为偶发胎停育组共有绒毛组织46份,其胚胎/胎儿染色体正常25份,占54.3%,染色体异常21份,占45.7%;流产次数≥2次为复发性流产组共有绒毛组织56份,其胚胎/胎儿染色体正常30份,占52.6%,染色体异常27份,占47.4%。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蛋白组学分析共鉴定3950个蛋白,定量3879个蛋白。正常常染色体组与对照组比较共有220个差异蛋白,162个蛋白上调,58个蛋白下调;16三体组与对照组比较共有337个差异蛋白,125个蛋白上调,212个蛋白下调。 6、正常染色体220个差异蛋白主要参与血管生成、凝血、囊泡转运、胶原代谢过程、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内皮细胞迁移、活性氧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16三体组337个差异蛋白主要参与染色体组成、核糖体生物起源、免疫反应、凝血功能的负调节、小GTPase介导的信号转导、过氧化物代谢过程、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等生物过程。 7、16三体组差异蛋白位于16号染色体的有14个,正常染色体组差异蛋白位于16号染色体的一共有8个,其中有5个差异蛋白:ARMC5、HP、MT1H、PSMB10、RSL1D1是两组共有的,且表达的趋势一致。 8、与EED母胎界面 NK细胞杀伤作用相关的差异蛋白及其他蛋白有:HLA-C,HLA-G,IL-18,CD-16,与过氧化物代谢活性氧代谢失调相关的差异蛋白及其他蛋白有:TGF-β1,CYBA,NCF2,MAP3K4,MMP2,MMP9。Western blot、IHC及IF验证结果提示:16三体组与对照组比较HLA-C,CD-16,IL-18,TGF-β1,CYBA,NCF2,MAP3K4,MMP2,MMP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HLA-G蛋白表达显著降低。正常染色体组与对照组比较HLA-C,CD-16,IL-18,TGF-β1,NCF2,MAP3K4,MMP2,MMP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HLA-G,CYB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结论: 1.气郁体质、血瘀体质、阳虚体质是EED患者的易感体质,且阳虚体质易感性可能随患者流产次数增多而增加。 2.胚胎/胎儿染色体异常是发生EED的最主要原因,其中16三体的发生率最高,占22.9%。且年龄≥35岁EED患者胚胎/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于年龄<35岁。 3.16三体EED的发生与HLA-C,HLA-G,IL-18,CD-16参与母胎界面NK细胞杀伤作用有关,还与TGF-β1, CYBA,NCF2,MAP3K4,MMP2,MMP9参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代谢失调从而介导滋养细胞凋亡,滋养细胞的侵袭过度有关。 4.正常染色体EED的发生也与HLA-C,HLA-G,IL-18,CD-16参与母胎界面NK细胞杀伤作用有关,但NK细胞毒性作用较16三体EED母胎界面NK细胞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