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的数年间,我国公安工作中的涉外案件呈高发态势。跨国犯罪对我国国家与民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威胁也与日见长。国际警务合作作为侦办跨国案件的有效途径,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越发不可替代。如何利用国际警务合作资源维护本国安全利益是各国安全及警务部门所关注的问题。我国在这方面仍旧需要一定的研究,不仅是从理论层面,更要从公安工作实践出发,努力探索,为我国国际警务合作工作铺平前方的道路。本文采用跨学科研究法,通过心理学中拟人化思维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来尝试以全新的视角评估我国在国际警务合作中的合作利益与合作关系。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应用拟人化思维研究国际警务合作,将参与警务合作的双边或多边国家化约成人,通过社会心理学中研究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对警务合作中的合作利益与合作关系进行探讨。文章分为三大部分,首先对拟人化思维、拟人化思维的三因素理论与国际警务合作及相关概念进行论述,并探讨拟人化思维与国际警务合作的契合点,确立拟人化思维对研究国际警务合作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其次引入社会心理学中研究人际关系的社会交换理论、相互作用论、相似与互补理论建立模型分别分析我国在以国际刑警组织为例的多边警务合作中、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例的地区性政治组织警务合作中、以俄罗斯为例的双边警务合作中的获益情况及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维系,并联系实践确立模型的合理性;最后,通过三个模型分析的结果分别从三个角度对我国未来的国际警务合作工作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