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描述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
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方法,应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社会支持量表(SSRS)、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6月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8例)、深圳市眼科医院(61例)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31例)共3家120例原发性青光眼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集到符合要求的患者100例。使用SPSS12.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研究结果:
1.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人格特征内外向因子(E)48.21±3.97,神经质因子(N)54.37±4.59,均在43.3-56.7范围内,精神质因子(P)52.21±4.45<61.5,与正常人相比均没有存在差异,但是掩饰性因子(L)57.83±4.13<70,说明该人群人格特征以掩饰性为主要特征,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和文化程度。
2.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社会支持总分35.13±3.62,与常模34.56±3.7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婚姻状况、同住者、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居住地为影响因素。
3.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应对方式中,面对16.91±2.21,低于常模19.48±3.81;回避得分15.69±2.01,高于常模的14.44±2.97;屈服的分值11.54±2.03,高于常模的8.8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同住者、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是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4.在本研究中,以掩饰性为主要人格特征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与正常人群无显著差异,但掩饰程度高、心理负担重的患者较多采取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而社会支持与病人采取积极面对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
研究结论:
1.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人格特征异于正常人群。
2.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能获得相应的社会支持。
3.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常采用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而较少采用面对的应对方法。
4.重视人格特征在疾病过程中的影响,提供和帮助病人获取相应的社会支持,鼓励病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