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责任有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之分。当行为人的同一行为或者同一法律事实满足多种法律,从而承担多种法律责任时,则构成了法律责任的竞合。在责任人的财产不足以同时承担上述多种责任时,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成为解决财产性责任承担先后顺序的的法律依据。坚持民事赔偿责任优先的理由有三:一是法律救济应优先于法律惩罚;二是财产刑或行政罚款等责任的承担虽体现国家的利益,但对国家财政的补充作用甚微,而民事赔偿关系到受害人及其家属的生产生活,作用重大;三是民事赔偿产生是由侵权或者违约行为导致,优先赔偿符合公平的价值追求。我国现行立法对其规定散见于各个法律之中,先刑后民程序阻却了民事赔偿优先获得正当的司法救济渠道,影响了民事赔偿获得优先的程度。民事赔偿责任优先的适用条件为同一行为、财产不足以支付,优先赔偿的财产范围应予以明确。民事赔偿责任能否全部优先及仅限于财产性责任,抑或包括违约责任等问题应解决。诉前财产保全规定原则、申请条件苛刻、启动方式仅为申请人,管辖法院单一、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等问题制约该制度的适用。执行机构内设于法院,缺乏独立的执行机构,执行立法依据参照民事诉讼判决的执行规定,法院执行内部监督混乱并缺乏第三方监督机制,责任优先但执行不优先。明确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的适用条件为同一侵权行为、构成法律责任的竞合及加害人的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其财产范围包括没收财产、罚款、罚金等;民事赔偿责任不仅包括侵权责任,而且还包括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确立判决前财产审查制度,并赋予侦查机关财产审查职权,建立被告人财产档案。统一财产保全的管辖法院为财产所在地和本案管辖法院,申请实质要件为以确保日后判决执行的金钱给付为内容,赋予法院相应的自由裁量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坚持民事赔偿优先于刑罚,其范围不仅包括财产赔偿,还包括精神损害的补偿;完善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程序和相关的保障措施和制度。将犯罪人主动赔偿被害人作为量刑的法定情节,酌情减轻刑罚;确立量刑公开制度,创立量刑答辩程序和完善裁决文书量刑理由公开等制度,保障被害人参与量刑。对于侵害生命权、身体健康权的,民事赔偿优先具有绝对性;侵害人格权进行商业活动的,既承担物质损失又承担精神损害:对于财产权损失的案件,民事赔偿优先于一般债权赔偿,后于法定优先权。实现民事赔偿执行优先于罚款罚金,设置独立于司法机关的国家机关或中立的第三方机构暂时存放罚款罚金,并明确罚款罚金的缴纳致使民事赔偿不能优先时,被害人有权从罚款罚金中支付民事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