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距离照护对门诊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效果的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构建“远距离照护”的模式与理念。  2、探索“远距离照护”对门诊糖尿病病人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负性情绪(焦虑、抑郁)、一般自我效能水平、自我管理水平、疾病控制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3、探索一种新型的照护系统,能够将家庭、社区、院前、院内急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医院服务品质,节省医疗卫生资源,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4、探索一种崭新的照护理念与方法,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模式。  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病人,符合研究标准,知情同意后进入本研究的患者。共182例,用DPS统计软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1例。  2、干预方法:对照组和试验组采用相同的糖尿病常规门诊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常规门诊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施以“远距离照护”。  3、资料搜集: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课题组成员全权负责资料搜集。包括以下资料:(1)一般资料:姓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居住情况、烟酒不良嗜好、家族史、治疗方法、病程、接受健康教育情况、并发症。(2)疗效性指标: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DKT)、汉密尔顿焦虑指数(HAMA)、汉密尔顿抑郁指数(HAMD)、一般自我效能水平(GSES)、自我管理水平(CSO);生活质量评定(DMQLS);疾病控制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就诊六个月和十二个月后分别搜集:DKT、HAMA、 HAMD、GSES、CSO、 DMQLS、BMI、FBG、2hPBG、HbA1c。  结果:  1、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居住情况、烟酒不良嗜好、家族史、治疗方法、病程、接受健康教育情况、并发症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组时DKT、HAMA、 HAMD、GSES、CSO、 BMI、FBG、2hPBG、HbA1c,DMQLS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均处于同一水平,具有可比性。  2、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DKT):两组患者干预前后DKT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同一时期 DKT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负性情绪(HAMA、HAMD):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同一时期HAMA、HAMD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评分组内比较和同一时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自我管理行为(CSO):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SO评分组内比较,试验组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高低血糖处理等各项自我管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高低血糖处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干预后同一时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疾病控制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控制指标组内比较,两组患者FBG、2hPBG、HbA1c、BMI等各项疾病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同一时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糖尿病生活质量(DMQLS):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组内比较,试验组患者在疾病、生理、心理、社会、满意度各维度指标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同一时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远距离照护”在门诊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效果的应用中,能明显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其效果优于常规门诊治疗护理。  2、“远距离照护”在门诊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效果的应用中,能明显改善糖尿病病人的负性情绪(焦虑、抑郁),其效果优于常规门诊治疗护理。  3、“远距离照护”在门诊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效果的应用中,能明显增强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其效果优于常规门诊治疗护理。  4、“远距离照护”在门诊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效果的应用中,能明显改善糖尿病病人的BMI、FBG、2hPBG、HbA1c,其效果优于常规门诊治疗护理。  5、“远距离照护”在门诊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效果的应用中,能明显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其效果优于常规门诊治疗护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