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术后不同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y_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一级分支癌栓病人行外科治疗并辅以不同综合治疗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同济医学院属同济医院经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探查发现的87例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一级分支癌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主要抗肿瘤治疗方法的不同将病人分为三组:A组行肝切除+门静脉取栓术;B组行肝切除+门静脉取栓术,术中留置门静脉化疗泵,术后行灌注化疗;C组行肝切除+门静脉取栓术,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结果: A、B、C三组的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1.8%、44.7%和49.0%,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2.7%、23.2%和27.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4%、11.6%和11.7%。生存分析显示:B组生存率高于A组,C组高于A组,而 B组与 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危险因素包括:AFP≥400ng/mL,肿瘤侵及肝脏左右两叶,癌栓累及门静脉主干和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为 AFP≥400 ng/mL,肿瘤侵及肝脏左右两叶,癌栓累及门静脉主干和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癌栓累及门静脉主干时其风险比为3.030。  结论: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一级分支癌栓采用手术治疗同时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或门静脉灌注化疗的疗效优于单纯手术治疗,但对于癌栓累及门静脉主干的病人仍须慎重选择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大样本长期观察,了解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的发展动态及屈光变化的敏感期,探讨初诊屈光状态、年龄、性别、眼别及治疗早晚等不同因素与屈光不正发展变化间的关系,为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时,术中脑组织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纳入41例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术前评估患者
第一部分 PLCE1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PLCE1蛋白在不同食管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观察PLCE1基因对食管鳞癌细胞株生物学功能学的影响;初步研究
第一部分TNF-α和8-异前列腺素F2 alpha(8-iso-PGF2α)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测定孕中晚期(16~41周)正常妊娠孕妇和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外周血及脐血血清
真菌性角膜炎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在中国,过去十年里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上升明显。早期精确的诊断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是决定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关键。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