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提倡多元化与本土化并存、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创造的今天,由于不同时期社会生活发展的变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影响下,各地方性的民歌也出现一系列流变,以构成历史的记忆。本文立足西双版纳傣族民歌的表现特色和传承现状,以西双版纳傣族民歌的流变逻辑为切入点,以了解地方性文化的独特魅力,意在解读西双版纳傣族民歌的表现特色及其文化建构的整体图式。引言部分,将对西双版纳傣族民歌作出概述,并通过对传统民歌和“新民歌”相关概念的界定,分析它们在流变中的相互关系。在第一章西双版纳地域生境的概况中,将介绍西双版纳傣族族源、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由此影响下西双版纳傣族民歌的生存现状;在第二章中,通过介绍傣语分布情况,西双版纳傣族语言特征以及傣文传播情况和其语言规则,意在阐述西双版纳傣语语境以及傣文化传播对民歌特征产生的影响;在第三章中,将着重关注西双版纳傣族宗教信仰对民歌表现特色的影响:通过介绍原始宗教和多神崇拜、南传佛教这种自然宗教和人文宗教对傣族民歌的影响以及政教合一导致傣族民歌“世俗与神圣”的共存情况,说明民歌的表现特色与族群精神的关系。通过以上三章的铺垫,笔者又依托地理环境、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带来的心理特征论述了其对西双版纳傣族民歌特征产生的具体影响,意在说明日常生活与仪式生活一起,构成了民族的社会图案。在第四章,更为详尽地介绍了地理环境、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导致西双版纳傣族民歌所呈现的表现特色,同时,还从流变的立场,介绍了西双版纳傣族民歌的传播现状;在第五章中,通过梳理西双版纳傣族民歌表现特色的成因,分别从民族心理、民族语言、民族性格、宗教关系等综合因素方面,具体考察了傣族民歌特色形成的社会因素,再以个案为例,以“人”为核心,对西双版纳傣族民歌传承现状进行了考察,最后提出笔者研究后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