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以《不同方式游中国为例》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一种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展现国家形象的艺术形式,它基于清晰的自我定位,从历史、政治、文化、经济、人文等方面提炼素材,通过代表性镜头、语言符号,运用剪辑和音效来增进其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达到树立国家形象,传达民族文化之目的。从多模态角度而言,宣传片中包含的画面、文字、声音、颜色等交际符号共同构成了整个动态的语篇。  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 Royce的符际互补理论为基础,以2015年农历春节期间在伦敦皮卡迪利广场播放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不同方式游中国》为研究语料,对其中主要的多模态隐喻进行解读,拟解决的三个问题如下:1.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的主要类型有哪些?2.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如何实现意义共建的?3.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的语篇功能是什么?  本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不同方式游中国》中的多模态隐喻主要有四类,分别是旅途隐喻、情感隐喻、表演隐喻和拟人隐喻;2.以上四类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共建主要是通过图像、文字、颜色和音乐四种模态符际互补来实现;3.从语篇功能角度而言,以上的多模态隐喻主要通过各模态之间的同义、上下义以及主位推进实现了语篇连贯,并传达了提升民族自信和树立国际形象的文本意图,在国际上传达了中国包容并蓄、民主开放、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  在分析国家形象宣传片《不同方式游中国》中的多模态隐喻的基础上,本文探究了其中主要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共建和语篇功能,丰富了国家形象宣传片的研究维度,也有利于受众更好地解读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和制作人的意图。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接触日益频繁.中国需要更多的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的了解中国,大量的信息必须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传递.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途径是
翻译的过程是不断认知源语语境的过程,因而理解语境是翻译的前提。译者在对语境的理解过程中,首先要对原作品进行语言层面的分析,然后根据原作品中的各种语境不断地对原作品
该文第一章先对语篇语言学、语篇、成篇性原则和成篇性原则的标准做一简单介绍,另外,语篇和成篇性原则与翻译的关系、成篇性原则在翻译上的可应用性、翻译的过程及翻译的评价
商品品牌是消费者与商品的一座桥梁,它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为了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的产品除了具有良好的质量以外,一个国际性的品牌名也很重要.因此,研究品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已经在许多国家被广为谈论并付诸实践.九十年代以后,研究重心已逐渐从"计算机是否应该用于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转移到"如何更好地
目前,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翻译正方兴未艾。本文以《儒林外史》英译本为依托,探讨文化与翻译关系的一个具体而又重要的方面一“文化缺省”的处理。 本文从“缺省”这一概念出
词块(lexical bundles)研究存在术语不一、核心概念界定分歧的问题。本文所采用的词块定义是指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三词或三词以上的连续词语组合。本文所研究的二语写作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