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态性与原生质体制备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01-12、01-15为亲本菌株进行有性杂交,共分离得到79个单子囊孢子后代。将79个后代菌株分别与亲本菌株01-12和01-15回交进行交配型测定,与亲本菌株01-12同属一个交配型的后代菌株有36个,与亲本菌株01-15同属一个交配型的后代菌株有20个,分离比例明显偏离1:1,表明交配型性状可能由多对基因控制。此外有3个后代菌株为两性菌株,20个为中性菌株。 试验发现,新分离菌株的交配能力明显高于经继代培养3年以上的菌株,复壮后再分离的继代菌株其交配能力有所增强。此外,将基本Sach培养基中的FeCl3定量为每1000mL水中加入0.02mg后,可促进子囊孢子的成熟,使子囊壳的产生趋于稳定。本试验针对玉米大斑病菌子囊孢子的情况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单孢分离手段。 以36个子囊孢子后代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玉米大斑病菌子囊孢子后代与其亲本基于RAPD的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子囊孢子后代的遗传图谱较亲本出现明显变异。21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44个RAPD标记,其中126个为特异性标记,占87.5%。菌株间的相似系数在0.6450~0.7914之间。此外,后代与亲本的相似性并无一定规则,甚至部分出现双亲的相似性较亲代与子代相似性高的现象,可见玉米大斑病菌遗传机制的复杂性。在双亲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中,可能亲本菌株01-12的遗传物质更占优势,而01-15的遗传力相对较弱。 本试验对玉米大斑病菌的RAPD扩增程序做了进一步摸索,建立了适宜的、较为稳定的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即:在25μL体系中,加入Taq酶1U,dNTP200μM,10×PCR buffer 2.5μL,随机引物0.8μM,模板DNA 50ng,用灭菌超纯水补足至25μL。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3min;之后94℃变性1min,45℃退火50sec,72℃延伸2min,进行40个循环;接下来72℃延伸5min;最后在4℃下保存。 对亲本及子囊孢子后代的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亲本与后代菌株在同工酶谱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Rf=0.042的酶带为区分两亲本的特异性酶带。个别后代菌株出现较大变异。 本文还对玉米大斑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进行了初步摸索,研究了酶系统、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适宜条件为:取PD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4d后的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用试管形玻璃组织研磨器将其磨碎,以0.8:nol几甘露醇做渗透压稳定剂,加入10 mg/mL纤维素酶+l 0 mg/mL蜗牛酶的混合酶,28℃卜静置酶解72h。
其他文献
中学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分析中学贫困生的精神压力现状出发,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的困难,而且要关注其心理问题,在精神
期刊
目的:观察并对比探究传统中药汤剂及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中的运用.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0)给予实施传统中药汤剂
目的:比较抗精神病药物+催眠治疗联合运用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对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对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根据治疗不同分为利培酮+
烟田杂草防治一直是困扰烟农管理烟田和获得高经济效益的一大难题。烟田杂草与烤烟争水、争肥、争光,阻碍烤烟的生长,为了有效的防控烟田杂草,提高烤烟的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K326包衣种子为试验品种,通过对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烤烟的生理生化和农艺性状、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等进行试验测定分析,结果如下:1.白色地膜不会对光照产生任何阻挡,能够显著增加地膜内的温度,起增温的作用,而黑色地膜遮蔽强光,会对地膜
目的:探讨对接受气管切开术的神经外科患者施以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的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受气管切开术的42例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情况及效果.结果:所
目的 :探究乐维静和迪施乐在无痛人流中的效果.方法 :以最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198例患者为分析对象,将其分为乐维静组(n=99)和迪施乐组(n=99).结果 :迪施乐组
目的:探析甲状腺超声钙化形态与甲状腺癌的相关研究.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岁以上的63例良恶性结节的钙化形态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甲状腺癌患者38例,甲状腺
目的:探究分析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理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抗心律衰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