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心理分析的商业中心区媒体立面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_an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商业中心区媒体立面设计,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都进行过一定的研究与探索,但更多的是在设计者的思维下以传统建筑学研究的视角出发,以技术层面的定性研究为主,而真正能把研究要素量化,并做出针对于受众行为模式以及心理满意度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的研究将对学术上这一部分研究内容进行探讨与补充,更多地是结合商业中心区人群的行为模式分析以及探究人群对于媒体立面心理满意度的影响因子。从而做到对商业中心区的媒体立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研究。本文选定重庆市的商业中心区媒体立面为研究对象,将调研地点选择在重庆的三个核心商业中心区——解放碑商业中心区,江北观音桥商业中心区以及沙坪坝三峡广场商业中心区。建立了一个相对全面的调查体系,并针对性的选取有代表性的媒体立面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参与观察调研法,问卷统计调研以及走访式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调研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及数理统计,最后分析得出重庆市商业中心区媒体立面的发展现状,以及针对现状问题及统计分析结果而制定出的商业中心区媒体立面的设计策略。本文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文章第一章):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阐述研究背景,确定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由于在本文视角下的对于商业中心区媒体立面的研究在学界较少,笔者在研究现状部分,更多的是研究关于行为心理,商业中心区以及媒体立面设计三方面的研究。第二部分为本文的基础研究(第二章):在文章第二部分,笔者对商业中心区媒体立面的发展做了一个概述,并研究了与之相关的包括场所理论,环境行为学理论等在内的理论,以之作为指导,界定了基于行为心理分析的商业中心区媒体立面设计的内涵与要素。第三部分为调查研究部分(第三章、第四章):在这一部分中,笔者选取了以参与调查以及问卷调研为主要的调研方法。确定了三个商业中心区中的六个调研对象,建立了商业中心区媒体立面设计的影响因子体系并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基于研究视角下的调查研究;在第四章的分析研究阶段笔者对调研现状,调研统计的数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由此得到与之对应的结论。第四部分(第五章)为策略部分:对调查分析结果进行了梳理,针对人群的行为模式,提出了以空间句法理论主导的设计策略,并提出设计原则;针对人群对于媒体立面的心理满意度评价,得出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关系,进而提出商业中心区媒体立面的针对性设计策略。第五部分(第六章)为实践部分:以2015年重庆江北观音桥天街2号夜景照明设计项目为例,对上文研究成果加以运用,详细论述其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并对该案例进行设计后分析,证实本文研究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本文是一篇关于城市形态与城市规划模式建构的文章,研究对象是街廓,并将街廓尺度、街廓结构和街道宽度纳入同一个模式系统中进行研究。 本文采取描述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理论
城中村的存在是社会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性产物,我国城中村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的扩张,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化社会体制,城市外来人口和廉价住房需求的激增是促使城
现阶段中国的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的发展比起发达国家还相对落后,尤其是我国还面临着人口快速老龄化的严重问题,虽然出现了大量的养老机构,但根据调查表明只有1.16%的老人愿意
徽州位于安徽南部,新安江上游,是徽剧的发祥地,自古就有戏曲演出的传统。明清时期,徽州的戏曲文化非常兴盛,特别是明末清初形成的徽剧更是遍及全国,最后成为近代京剧艺术的主
城市更新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必经之路,上海中心城区的城市更新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问历经了几大转变:20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更新以政府筹措为主,是一种“自上而下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需求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在满足了基本的吃、住、行生理需求以后,人们开
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村和农业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由于我国城市化飞速进程中日益暴露出来的人口密集、道路拥挤、空气污染、生活工作负荷过重、食品安全等种种问题,城市居
高层建筑自在美国出现以来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这期间,高层建筑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形式:造型理性稳定、线条明确高挺。然而,这些形象“保守”的高层建筑在当今的信息社会背
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对土地资源需求量的巨大增长。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在城市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土地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带来建筑技术变革。随着人们对宜人人居环境的需求,住区设计要求充分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室外环境,确保人们从事室外活动的质量。室外环境的营造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