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传统民居多与农田、山地为伴,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在历史、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拥有极高的价值,但未能像其它古建一样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多数乡村民居被挤占、拆除、消亡而沦为牺牲品,部分民居仅剩下残破的“壳”,曾经的热闹和记忆也随之消逝,攀爬的藤曼和疯长的杂草代替了昔日的美好。而部分乡村传统民居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得以利用,但却因观念落后,文化、审美的缺失而变得“面目全非”,传统韵味更是被丢失得荡然无存。只有建筑没有产业的乡村,空心化是注定会发生的。没有乐业就没有安居,再美的房子也留不住启程去往城市的村民,因此休闲农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作者认为可以寻找休闲特色产业与乡村传统民居之间的平衡点,对乡村民居进行合理的休闲化改造设计,使其实现当代的价值,从而为乡村的发展助力。本文以川东乡村传统民居室内空间为出发点进行研究,通过从地理与人文两个方面总结出川东地区的地域文化背景,并归纳川东乡村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对地域环境文化的适应性特征,再根据休闲化设计的特点,对休闲化改造设计运用于川东乡村传统民居室内空间进行可行性分析。经过实地调研,将川东乡村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分为类型特征、组织布局、空间界面三个方面进行解析和论述,从而明确了其室内空间的特点,为后文的空间改造手法提供了依据。针对现代乡村居民家庭人口结构、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休闲产业入驻的现状,从对川东乡村传统民居室内空间的研究总结中概括出室内空间休闲化改造设计的原则,提出从宏观层、中观层和微观层三个层次出发,对室内空间的整体、局部和细节分别进行改造,最后归纳了休闲化改造设计的方法和具体表现形式。通过结合本人的毕业设计,将提炼出的川东乡村传统民居休闲化改造设计的实践方法应用于重庆市璧山县均田村的农村民居改造中,解决场地中传统民居室内空间采光通风不足、空间浪费等问题,将理论转换为实践,进而明确了川东乡村传统民居室内空间休闲化改造设计研究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