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研究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但是将自我效能感理论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尤其是将自我效能感理论作为制定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的依据的相关研究还很少。本论文从自我效能感角度来开发教学策略,旨求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本论文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及流程。论文主体部分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反思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部分,首先回顾了自我效能感和教学策略研究的历史,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了现阶段研究的成功经验与不足。然后,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归因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多个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继而又根据自我效能感测量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制定问卷的原则与依据,并制定了《高中生BSE问卷》。同时,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与相关理论,对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了类型的划分,这是本研究的亮点之一。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生物学教学策略体系。教学策略体系的制定是本研究的核心。教学策略体系主要包括,一般性教学策略和基于学生BSE的教学策略两部分内容。其中基于BSE的教学策略是本研究最大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实践研究。实践研究部分是和理论研究密切相关的。应用自制的《高中生BSE问卷》,对学生的生物学自我效能感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也是作为自我效能感类型划分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将制定的教学策略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用教学效果来检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教学效果主要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变化、学生的生物学学业成绩和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基于学生BSE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学效果证明,本研究制定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第三部分是全文的总结与反思。这部分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理性地反思,总结了研究的经验与长处,还指明了研究的局限,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