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际汇率作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种重要的相对价格水平,在全球经济中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是影响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变量,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实际汇率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研读大量关于实际汇率的文献可知,学者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实际汇率展开研究:第一,从影响实际汇率的因素的角度。这些因素包括生产率、政府消费、经常账户等;第二,测算均衡实际汇率;第三,实际汇率的变动如何影响其它经济变量。例如实际汇率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在影响实际汇率的因素中,巴拉萨-萨缪尔森(BS)效应自1964年提出以来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一直是学者们所热衷的课题。Froot和Rogoff(1991)通过假设政府消费主要用于非贸易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提高非贸易部门的相对价格水平,使得本国实际汇率升值。政府消费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在国际上被称为弗洛特-罗格夫效应。国内学者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弗洛特-罗格夫效应的研究却非常的少,有些在均衡汇率的研究中也并没有加入政府消费这一控制变量。那么在中国,政府消费是否会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产生影响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本文首先选择了国内31个省份,对1994-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政府消费对内部实际汇率影响的实证分析。然后选取了全球180个经济体,利用中国和各个经济体的相对变量对1994-2012年的面板数据做了相对政府消费对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中国政府消费是通过影响非贸易部门的相对价格水平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第二:中国政府消费增加会推动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总体来说,中国政府消费每增加1%,人民币实际汇率大约升值13%;第三: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仍有升值的空间。最后我们得到如下启示:如果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是基于生产力的提高,那么此时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是正常合理的,能够促进国经济长期增长。但是由于不合理的政府消费支出所导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长期经济发展是有害的,是需要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