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继成立的情况下,为了早日推进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着手纠正从30年代初遗留下来的大量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作为拟意成立中的国际贸易组织(ITO)的临时性贸易协定应运而生,并担负起了国际贸易组织的主要任务,一直临时适用了四十余年。直到一九九四年,GATT的各参加方认为建立统一的、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遂签订协议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无论是在关贸总协定时期,还是在世贸组织阶段,解决成员国间发生的贸易争端一直是其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维系其自身正常运作、真正实现该组织基本原则和目标的关键所在,所以争端解决机制也被称为GATT及WTO的“安全阀”。目前世界贸易组织拥有成员国一百余个,其调整的领域涉及商品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等,其成员国之众、涵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被称为“经济贸易界的联合国”恰当不过。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一直就恢复在GATT的缔约国地位,以及加入WTO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特别是随着一九九九年底与美国达成“入世”协议后,我国加入WTO更是日益临近。所以研究世贸组织特别是其争端解决机制就更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吸收了前辈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以时间为线索,从GATT到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历史演进的角度,对这一机制的产生、发展、演变作一纵向分析。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介绍了关贸总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产生背景、演进的主要过程和主要内容,并对这一解决机制的特色与缺陷进行了着重分析。二是介绍了世贸组织及其争端解决机制的产生、机构和主要程序,然后着重对这一解决机制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程序作了较详细的评析。第三部分主要是就世贸组织中其他涉及争端解决的规则以及我国如何正确认识和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作一论述。 从关贸总协定争端解决机制到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演进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机制历经几次重大修改和补充,逐步朝着更具准司法性、更具规范性和强制性、更具效率性的方向发展,这既是争端解决机制本身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