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治愈难度大,是一种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我们以中医“浊毒”理论为依据,在大量临床实践中,选出了经验方泄浊解毒方,临床疗效可靠。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s-2,COX-2)及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的影响,阐明该方治疗UC可能的作用机理,以期为深入地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进行更有意义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取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40只,体重220~250g,雄性,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BG)、模型组(MG)、柳氮磺吡啶组(SG)、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HG)、泄浊解毒方低剂量组(LG),每组8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联合造模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造模后第3天, BG及MG大鼠予生理盐水灌胃,各治疗组予药液灌胃治疗,持续治疗14天,观察大鼠精神状态、体重、大便性状等一般情况变化;评价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粘膜COX-2及PGE2的表达水平。依据观察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分析泄浊解毒方对COX-2及PGE2的影响。结果:1.一般情况:与BG组比,MG组及各治疗组大鼠一般状况都有不同程度改变。中药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大鼠的精神状态、活动及反应情况、毛发光泽度、进食、大便性状等情况优于其他治疗组,体重增加明显,接近BG组。2.结肠组织大体观及粘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肉眼观察BG组肠粘膜光滑,未见充血水肿、溃疡、肠壁增厚等。模型组可见肠粘膜水肿、出血、糜烂、溃疡、肠壁增厚及结肠扩张。泄浊解毒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组在用药治疗后,上述情况均较MG组减轻。3.光镜观察:与BG相比,各组大鼠结肠粘膜上皮完整度、腺体结构、炎细胞浸润程度等方面均有改变,MG结肠粘膜层缺失,粘膜下层有大量炎细胞浸润,溃疡灶底部可见急性血管炎等病理形态情况较差。经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结肠粘膜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HG组可见粘膜上皮及腺体增生好转,腺管排列整齐,间质散见少量炎性细胞,杯状细胞丰富,恢复程度接近BG。4.结肠组织COX-2及PGE2检测结果:与BG组(0.229士0.002)相比,MG组(0.507士0.243)结肠组织COX-2表达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MG组相比,HG组(0.228士0.017)、SG组(0.311士0.007)与LG组(0.315士0.006)结肠组织COX-2表达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HG组与LG、SG组相比,COX-2表达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SG组与LG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Fig.3;Table4)与BG组(0.115士0.002)相比,MG组(0.452士0.006)结肠组织PGE2表达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MG组相比,HG组(0.118士0.004)、SG组(0.202士0.007)与LG组(0.203士0.004)结肠组织PGE2表达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G组与LG、SG组相比,PGE2表达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SG组与LG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Fig.3;Table4)结论:泄浊解毒方能显著改善UC大鼠的一般情况,减少造模大鼠粘膜损伤指数评分,实验证实中药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泄浊解毒方能够下调大鼠结肠粘膜中COX-2及PGE2表达水平,而抑制炎性细胞,减轻肠道炎症,修复损伤的肠粘膜,促进溃疡愈合,调整结肠粘膜免疫功能,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COX-2,下调PGE2表达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