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眼底自发荧光的初步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s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描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眼的眼底自发荧光图像的特征,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在我院眼底病内科确诊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排除年龄大于60岁者;排除双眼屈光介质混浊、斜视、弱视;排除青光眼和其他黄斑疾病、视神经疾病;排除有眼部外伤、手术史患者.最终确定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方法: (1)临床检查方法: 20例患者均使用Canon CR6-45NM眼底照相机(Canon,Japan)拍摄眼底彩照;使用共焦激光扫描眼底镜(Heidelberg Retina Angiograph 2,HRA 2,Germany)(激发激光波长为488nm)拍摄眼底自发荧光图像和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Humphre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3,OCT3,Zeiss,Germany)扫描黄斑部. (2)分析方法:描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和异常眼底自发荧光图像的特征及两者的相关性,并与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比分析;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分析患眼最佳矫正视力,分别和患者年龄、患眼病程、患眼OCT所示神经上皮层脱离范围的相关性:使用非参数检验分析患眼最佳矫正视力与RPE渗漏位置、异常AF累及位置的关系;检验效能均设定在P=0.05. 结果: 1、FFA结果:(1)所有20例患者22只患眼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片上,均有形态不同的RPE渗漏,其中1处渗漏的13只眼(59.1﹪),2处渗漏的5 只眼(22.7﹪),多处渗漏的4只眼(18.2﹪).(2)RPE渗漏共计30处,其中点状渗漏型14处(46.7﹪),弥漫渗漏型16处(53.3﹪).(3)根据患眼RPE渗漏的位置,分为三类:中心凹(3只眼,占13.6﹪):旁中心凹(6只眼,占27.3﹪);其他区域(13只眼,占59.1﹪).(4)发现RPE失代偿1处,RPE脱离4处,RPE萎缩8处.2、眼底自发荧光所见:(1)所有患眼均发现异常的自发荧光,其中自发荧光增高的8只眼(36.4﹪),自发荧光降低的2只眼(9.1﹪),存在高、低混合自发荧光的12只眼(54.5﹪);呈团块状、斑驳状、环形不等的形态.(2)在RPE渗漏相应区域均可发现异常AF,异常AF的范围大于前者,但都没有超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的范围.(3)FFA显示的RPE失代偿,RPE脱离,RPE萎缩的区域亦存在异常AF.3、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19例患者21只患眼存在累及中心凹的局限性神经上皮层脱离,脱离宽度570~2400μm,平均为1375.18±995.11μm;脱离高度180~680μm,平均365.51±221.20μm.4、影响患眼最佳矫正视力的因素: (1)RPE渗漏越靠近中心凹,则患眼视力越差(P<0.01):(2)异常自发荧光越靠近中心凹,患眼视力也越差(P<0.01);(3)患眼视力与病程成正相关(P<0.05);(4)患眼视力与年龄、神经上皮层脱离的高度和宽度无相关性(P>0.1). 结论:1、中浆患眼的眼底异常自发荧光与RPE病灶相对应,有一定的临床意义.2、眼底自发荧光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图像技术,可以反映活体眼RPE的功能及其代谢情况.3、眼底自发荧光有望用于中浆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并有望成为中浆的一种新的临床辅助检查手段.
其他文献
所谓问题教学法,指的是把问题当作载体开展教学的方法,学生可以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以及动机,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实践中构建科学的知识
目的:  评估局部应用Avastin(R)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所致新生血管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
摘要: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非常关键,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学习的效果,同时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着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有的教师能够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当中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但是依然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对完成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进行探讨,提出数学思维培养的具体注意事项,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