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90%以上,虽然预后良好,但早期易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一些研究表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远处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预后因素。肿瘤的出芽与恶性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但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出芽尚未有研究。这项研究调查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出芽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这是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2012-2020年在赤峰市肿瘤医院接受甲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90%以上,虽然预后良好,但早期易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一些研究表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远处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预后因素。肿瘤的出芽与恶性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但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出芽尚未有研究。这项研究调查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出芽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这是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2012-2020年在赤峰市肿瘤医院接受甲状腺根治术的患者共319例。研究要求:患者手术前均未行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病历完整。根据肿瘤出芽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CK 19标记。光镜下观察肿瘤的出芽现象,定期随访患者术后新发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观察并记录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出芽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所研究的319名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分析数据表明111名患者无肿瘤出芽,208名患者有肿瘤出芽。本实验根据Ueno标准方法,将实验分为2组,分别为低度出芽组(1-9/高倍视野)例和高度出芽组(≥10/高倍视野)(High Performance Fortran,HPF)。在本研究中,肿瘤直径根据最大直径进行划分,直径<1cm的患者249例,直径≥1cm的患者70例。病理结果显示:其中镜下可见被膜侵犯的121例,镜下见淋巴结转移的87例,既有被膜侵犯又有淋巴结转移的48例;132人出现双侧病灶,187人为单侧病灶,在这187人中,多发灶37人,单发灶150人。根据本研究显示:术后病理肿瘤出芽与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都存在很密切关系(P<0.05),而在其他因素上: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发生的单/双侧病灶上没有明显的关系(P>0.05)。结论1.在本实验中,揭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肿瘤出芽有无出芽、低度出芽和高度出芽的现象,这之前尚未发现报道;2.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出芽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1cm)、肿瘤的单双侧病灶没有关系;3.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出芽与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而这些因素是恶性肿瘤恶性程度的标志之一。并且出芽程度能够较好的预测临床上的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有着明显的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结肠癌是全球癌症新发病例中的第四大常见癌症。代谢改变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鸟氨酸(Orn)代谢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鸟氨酸代谢途径在结肠癌中的变化规律,为提高结肠癌的治疗和诊断水平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我们利用人代谢组数据库(HMDB)寻找到在结肠癌代谢中发生显著变化的多种代谢物,其中包括鸟氨酸。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的技术分析了63
目的本研究通过CT三维重建辽宁汉族成人颅面硬组织,测量出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颞下颌关节特征点的三维坐标,输出各个特征点间的欧式距离,并进行性别、对称性、以及不同垂直骨面型间的比较,为法医人类学增添数据,并为法医个体识别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严格筛选116例辽宁汉族成人,按不同垂直骨面型分为三组。即高角组23例,其中女性16例,男性7例;低角组23例,其中女性9例,男性14例;均角组70例,其中女性59例,
目的缺血性中风会引发氧化应激进而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OS)。ROS通过氧化和破坏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以及神经元进而导致脑内皮细胞和神经元死亡,从而加剧脑损伤和脑梗塞。依达拉奉(Edaravone,Edv)作为强自由基清除剂通过消除氧自由基,抑制脑细胞过氧化,并减少组织损害,从而在临床上被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治疗。然而,Edv的半衰期短且生物利用度低,因此必须注射较高剂量的Edv(30 mg,2次/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基因敲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组织慢性炎症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周龄雄性C57BL/6J和TLR4基因敲除小鼠各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n=8),肥胖组(obese group,OB,n=16),TLR4基因敲除组(TLR4 gene k
目的嗜碱性粒细胞CD63、CD203c和FcεRIα作为过敏性疾病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已在花粉、食物、屋尘螨等过敏性疾病诊断中得到应用,但在药物过敏反应诊断中的价值尚不明确,本研究检测药物过敏患者血液嗜碱性粒细胞中CD63、CD203c和FcεRIα的表达变化,为药物过敏患者的体外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2月17例药物过敏患者作为过敏组,健康体检者17名设为对照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护理本科生班级心理氛围、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倦怠的现状,并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为降低护理本科生学业倦怠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某医学院校801名全日制在校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学业倦怠量表、班级心理氛围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调查数据的录入、整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组
目的探讨GDF-15对糖尿病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通过JNK/P53信号通路减轻糖尿病小鼠的炎症反应。方法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选择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小鼠通过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40mg/kg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连续监测血糖和体重。动物分组及处理因素:将成模小鼠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为模型组,不作处理;第二组为PBS组,尾静脉注入PBS(1mg/k
目的通过采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复合小分子化合物(毛喉素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Fsk-IBMX)对肌源性干细胞(MDSCs)进行体外分步诱导,检测不同诱导分化阶段细胞表型的变化,同时探讨c AMP信号通路在诱导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以期为MDSCs分化为雪旺细胞(SCs)表型补充理论和研究基础,并对作用机制进行完善。方法采用混合消化酶从一周龄SD大乳鼠后肢骨骼肌中提取MDSCs,
目的探讨肌肽(carnosine,CA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喂养及注射STZ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在体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加药组,加药组大鼠分别灌服100、300、900 mg·kg-1肌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
目的近年来,人群不孕率逐年上升,而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作为男性不育的最常见原因引发了广泛关注。关于该病的很多方面尚没有达成统一,如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军人群体由于经常需要体能训练及执行任务等更容易发生VC。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军人群体VC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二维灰阶超声测量精索静脉内径(diameter,DR)宽度、左侧睾丸体积(Left 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