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噬菌体MS2替代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PV-I)疫苗株做指示病毒用于消毒效果评价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参照我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和国际标准(IS010705-l,2,4)等的方法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1.噬菌体T4、φX174、f2和MS2对物理因子抵抗力的比较研究。
2.噬菌体T4、φX174、f2和MS2对化学因子抵抗力的比较研究。
3.生态因子对噬菌体MS2存活率影响的比较研究。
4.化学因子对噬菌体MS2基因组RNA作用机制的研究。
5.噬菌体MS2、f2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对比用于消毒效果评价的实验研究。
6.噬菌体MS2用于消毒效果评价的实验方法研究。
本研究采用的评价指标如下:
1.达到消毒水平 是指物理或化学因子作用于噬菌体后,使噬菌体灭活对数值(LIV)或噬菌体的对数减少值(LRV)(log<,10>No-log<,10>Nt)≥4.00log<,10>
2.抵抗力强弱的比较对物理因子,采用相同处理剂量(强度和时间)下,比较噬菌体的LIV大小以判断噬菌体抵抗力的强弱;对热力是指作用温度(℃)和作用时间;对紫外线是指辐射剂量(uW·s/cm<2>)(辐射强度(uW/cm<2>)和辐射时间(s));对电离辐射(γ-rays)是指吸收剂量(absorbeddose,gray(Gy));对微波是指照射频率(MHz)、输出功率(W)和照射时间;对超声波是指频率(Hz)和输出功率(W)和照射时间等。对于化学因子,采用对噬菌体的灭活达到消毒水平时的最小浓度时间积(C.t<,min>)的大小以判断噬菌体抵抗力的强弱。
3.水生境比较是指在不同来源的水体环境条件下,比较噬菌体的消亡对数值(LDV)的大小以判断噬菌体存活力的强弱。
结果:
1.对物理因子的抵抗力
(1)γ射线;
(2)湿热;
(3)短波紫外线;
(4)干热;
(5)超声波;
(6)微波;
(7)盐度;
2.对化学因子的抵抗力
(1)二氧化氯;
(2)二氯异氰尿酸钠(NaJ3CC);
(3)戊二醛;
(4)碘伏;
(5)戊二醛、NaDCC和碘伏对MS2;
(6)二氧化氯对MS2和f2;
(7)邻苯二甲醛(OPA);
3.MS2对各种水生境中的生态因子:
(1)在4℃条件下:MS2噬菌体在医院污水、自来水、超纯水、湖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海水l和海水2等各种水体中120d,LDV分别为1.28、0.54、0.066、4.75、4.01、1.34、3.56和4.25 log<,10>。
(2)室温条件下:在医院污水中60d,MS2噬菌体LDV)6.22 log<,10>;在自来水、超纯水、湖水和生活污水中120d,LDV分别为3.37、3.60、>7.00和>7.00 log<,10>;在工业污水、海水l和海水2中90d,LDV分别为)7.03、>7.02和>7.02 log<,10>。
4.戊二醛和NaDCC对MS2噬菌体RNA的作用机制
(1)MS2噬菌体经8000mg/L戊二醛作用40rain后,RNA电泳条带模糊,出现较为明显的拖尾觋象。
(2)当受到1000mg/L有效氯作用5min,RNA电泳结果已显示出较为明显的拖尾和条带模糊的现象,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拖尾现象逐渐加重,在受到5000mg/L有效氯作用40min后,采用本研究实验条件的变性甲醛凝胶电泳已经不能检出噬菌体RNA的条带。
5.MS2、f2与PV-I抵抗力的对照研究
(1)NaDDC对MS2和PV-I:对噬菌体MS2,400mg/L的NaDDC作用20min, 或 500mg/L作用lOmin,或600mg/L作用5min,达到消毒水平(LIV≥4.00log<,10>),LIV分别为4.18 log<,10>、 4.00 log<,10>和6.49 log<,10>;对PV-I,400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剂在2.5min可完全杀灭脊髓灰质炎病毒,此时LIV为5.63log<,10>。
(2)OPA 对MS2、f2和PV-I:对MS2,2000mg/L的0PA对噬菌体MS2作用3min,或者3000mg/L作用lmin,达到消毒水平(LIV≥4.0010g<,10>),LIV分别为5.12和5.20 log<,10>;对f2,2000mg/L作用3min,达到消毒水平,LIV为4.44 log<,10>;对PV-I,2000mg/L作用5min,或者3000mg/L作用3min,达到消毒水平,LIV为≥4.7310g<,10>。
(3)MS2、f2与PV-I的综合比较:对各种理化因子,噬菌体MS2与噬菌体f2的抵抗力基本相当,两者多强于T4和φX174D噬菌体;MS2与f2噬菌体的抵抗力大于PV-I的抵抗力或与之相当;MS2抵抗力大于PV-I的抵抗力占主要;f2噬菌体抵抗力均大于PV-I的抵抗力或与之相当。
6.MS2代替PV-I用于消毒效果评价的实验方法对照研究
优点:①安全性:MS2属于1级,要求最低,危害最小,一般实验室就可以;PV-I属于2B级,要求比较高,危害比较大,要求BSL2实验室;②MS2核酸全序列为3569个核苷酸;③MS2无时间限制;PV-I受到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时间的严格限制;④MS2实验周期1~2d;PV需要7d;⑤MS2实验操作简单;PV-I操作复杂性;⑥MS2试验条件要求很低;PV-I要求匕匕较高;⑦MS2的实验成本只有PV-I的1/10;⑧MS2结果观察方便;PV-I则要求复杂;MS2结果评饼口PV-I一样客观,以LIV≥4.00log<,10>为达到消毒要求;⑨MS2有国际标准株ATCCl5597-BI和标准宿主E.coli ATCCl5597;⑩MS2有用于水质评价与检验的国际标准IS010705-1。
结论:
1.对物理因子的抵抗力
①对γ射线的抵抗力由强到弱为: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噬菌体MS2>噬茵体f2>噬菌体T4>噬菌体φX174D>大肠杆菌8099;②MS2和T4噬菌体对湿热的抵抗力均比较弱,但T4噬菌体>MS2噬菌体;③对短波紫外线 (UV)的抵抗力也比较较弱;T4噬菌体>MS2噬菌体;④对干热的抵抗力为:噬菌体T4>噬菌体MS2>噬菌体f2;⑤对超声波的抵抗力为:T4噬菌体>噬菌体f2>MS2噬菌体;⑥对微波辐照的抵抗力为:MS2噬菌体>f2噬菌体;⑦MS2和f2噬菌体短期(14d)内对盐度的耐受能力都很强,但MS2噬菌体稍微强于f2。
2.对化学因子的抵抗力
①对二氧化氯的抵抗力为:f2噬菌体>T4噬菌体,f2噬菌体>φX174D噬菌体,T4噬菌体≈噬菌体φx174D;②对NaDCC的抵抗力为:噬菌体f2>噬菌体T4>噬菌体φX174D;③对戊二醛的抵抗力为:噬菌体f2>噬菌体T4>噬菌体φx174D;④对碘伏的抵抗力为:噬菌体φX174D>噬菌体T4>噬菌体f2;⑤噬菌体MS2对三种消毒剂的抵抗力由强到弱为:戊二醛,二氯异氰尿酸钠和碘伏;⑥对二氧化氯的抵抗力为:噬菌体Ms2≈噬菌体f2;⑦对邻苯二甲醛的抵抗力为:噬菌体f2>噬菌体MS2>噬菌体T4>噬菌体φX174D。
3.水生境对MS2存活力的影响:MS2噬菌体在营养成分少的水体(自来水、超纯水、)中,存活时间最长;在经过消毒处理的医院污水和富含化学废物的工业污水长中,存活时间居中;在营养成分丰富的水体(湖水、生活污水和海水)中,存活时间最短。MS2在4℃条件下较室温条件下存活时间长。不同水体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环境因素对MS2的存活时间有明显的影响。
4.戊二醛和NaDCC对MS2噬菌体RNA的作用机制①高浓度的戊二醛消毒剂作用较长时间,能导致噬菌体MS2的基因组RNA 轻微的损伤。②二氯异氰尿酸钠则可以快速地作用于噬菌体的核酸RNA,引起RNA的断裂。若长时间受到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作用,MS2噬菌体的RNA甚至可能完全断裂成小片段。
5.MS2、f2与Pv-I抵抗力的对照研究
①对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剂,噬菌体MS2的抵抗力强于PV-I;②对OPA,提示噬菌体MS2抵抗力弱于PV-I,噬菌体f2与PV-I相似;③从抵抗力方面来说,在我们所研究的4种噬菌体中,选择MS2替代PV-I作指示病毒是可行的。
6.MS2代替PV-I用于消毒效果评价的实验方法对照研究
(1)选择MS2代替PV作指示病毒是可行的。
(2)MS2代替PV-I用于消毒效果评价的实验具有:安全陛好;核酸全序列清楚;无时间限制;实验周期短;操作简单;试验条件要求低;成本很低;结果观察方便;结果评价客观易于进行;有国际标准株;有用于水质评价与检验的国际标准方法。
综上所述,MS2噬菌体替代PV-I疫苗株用于消毒效果评价可行。
本研究所得到的结果——《MS2噬菌体消毒效果检测与评价方法》(草案),在国内外尚未见类似的报道,并拟申报制订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