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利茨卡娅小说中的创伤叙事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e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夫娜·乌利茨卡娅是当代俄罗斯女性作家的旗帜型人物,九十年代初登文坛即引起广泛的关注,创作至今笔耕不辍,佳作频出,并且多次获得文学大奖布克奖和大书奖。作家创作中个人创伤与时代创伤相互交织,人物与时代的创伤性是小说鲜明的创作特色。然而,对文本中创伤问题的研究至今仍是个盲点。本论文将创伤概念与叙事学相结合,对作品中人物的创伤进行解读,分析乌利茨卡娅小说中的创伤叙事艺术。本论文包括绪论、正文三章、结语、参考文献共六部分。绪论部分首先介绍选题依据与研究意图、围绕乌利茨卡娅的作品以及俄罗斯文学中创伤研究进行国内外研究综述。阐明研究思路与论文的基本框架,提出本论文的研究价值与创新性。第一章“创伤理论与乌利茨卡娅小说创作”梳理了自弗洛伊德以来的创伤理论的发展脉络以及文学中的创伤研究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理论与批评实践方面取得的丰硕的成果。总结了乌利茨卡娅作品中创伤情结的叙事动因:主要是知识分子的挣扎与困顿以及无法超越和摆脱的犹太人身份。第二章“乌利茨卡娅小说中的多重创伤主题”中从家庭创伤、社会创伤和种族创伤切入研究,挖掘人物塑造背后隐匿的多元创伤,从而多维度展现创伤主题。家庭创伤从家庭父母角色的缺失与教育的片面化分析儿童遭受的身体与精神创伤;社会创伤考察了饥饿导致的个体身体的残缺与精神的戕害;种族创伤通过反犹主义以及种族歧视揭示个体的身份认同危机。第三章“乌利茨卡娅小说创伤叙事的艺术手法”主要分析叙事的创伤式表达,创伤的特征决定着叙事的特殊性,乌利茨卡娅通过互文性手法对神话进行解构与重构,透视当代女性对待创伤的态度,寻找创伤的安度与救赎的可能性。其次作家运用不同的视角展现创伤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结语中通过与同时期作家的比较确立乌利茨卡娅创伤书写的独特意义,乌利茨卡娅在文本中书写苏联时期犹太人的种种遭遇,将他们的苦难经历汇聚成一幅幅犹太人的创伤画廊,乌氏积极构建犹太民族的文化创伤,以此警示后人反思历史与当下。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逐渐融入外语教学的课堂。分析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通达式教学三种教学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指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
[目的/意义]以知乎为代表的社交问答平台是有利于信息偶遇发生的信息环境,研究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信息偶遇过程,特别是以用户提问形式存在的文字刺激对信息偶遇的触发机制,将进一步丰富信息偶遇的理论基础并对社交问答平台的设计提供优化启示。[方法/过程]以知乎平台为研究背景,采取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日记法采集了181个有效的信息偶遇事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偶遇提问的内外在特征、偶遇过程中用户与提问相
王弼的著作《老子注》《老子微指例略》《周易注》《周易略例》,是刘勰使用的许多概念、术语、认识论和修辞模式的重要来源。二人都关注“言”—“象”—“意”之间的关系,并试图由此达致最为根本的“道”。二者的区别是,在王弼看来,言不尽象,象不尽意,而“道”则更是语言所不能达到的境界。而刘勰声称,在“隐”的写作模式中,作家可以通过巧妙地使用含蓄的语言,进入一个超越文字的无障碍境界。因此,《文心雕龙》中的“文”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型仓储、管廊、地库等建筑设施已成为现代城市基本组成部分。目前建筑领域基于人工测绘及扫描仪等技术存在构建环境地图效率低等问题,无法满足数据采集的时效性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机器人SLAM理论设计了一种自主移动测绘的机器人及三维建图系统。通过卡尔曼滤波方法融合超宽带及里程计传感器数据实现机器人室内精确定位,基于因子图模型构建激光雷达、超宽带里程计后端联合优化建图,实现室
文章指出了英语翻译对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影响,对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阐述中西方差异的主要表现,如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提出英语翻译中需要进行跨文化视角转换。同时指出英语翻译需注意主体间视角的转变、正面和负面词的转换、词性之间的转换、形象转换等技巧。进一步提出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注意事项,注意保留原文的品位和内涵,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融合点,促进国际文化交
采用量性研究方法对ICU护士进行调查分析,了解ICU护士道德困境和伦理气氛认知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ICU护士道德困境总分为43.00分(24.00,67.00),伦理气氛认知得分为(3.44±0.38)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道德困境总分与关怀型伦理气氛呈负相关(r=-0.131,P<0.05),与功利型伦理气氛呈正相关(r=0.297,P<0.01)。护理管理者在临床工作中
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是涉及子女成长生活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子女抚养权归属的确定,更是有关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是处理子女事务的通识性原则,理应作为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基本原则。所以该原则在子女抚养权争议中的正确适用对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保护至关重要。2021年颁布施行的《民法典》虽然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归属做出了规定,为实务中抚养权纠纷提供了指导,但由于规定过于空泛化且司法解释中的
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中越两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唐代唐诗兴旺发展,传入越南后深受越南人民的喜爱,还把唐诗翻译成越南语供后代研读。唐诗的翻译不仅是表面的字面转换,更是内在文化的交流碰撞,本文就唐诗越译的三个版本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如何保留唐诗韵律的同时展现出唐诗所言之意的翻译技巧。
<正>根据《旧约》的记载,大洪水过后,上帝以彩虹为证,与大地立约,洪水不再泛滥,但诺亚的子嗣却开始怀疑上帝的誓言,造巴别塔,作为一条通往天堂的路。塔身高耸入云,惊怒上帝——"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1]彼时的人们拥有共同的语言,上帝便将他们的语言弄乱,人们彼此交流有了障碍,逐渐四散各处,巴别塔和它那未完成的城便也被废弃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