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力系统中,高耗能、高污染的火力发电依然是主要的发电模式,装机容量占到全国总装机容量的六成以上,消耗了大量能源,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除此之外,电力系统存在的一些其他问题同样制约了电力系统的发展,在此背景之下,世界各国开展了有关智能电网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需求侧响应,作为智能电网研究内容的一部分,能有效的引导用户合理安排用电,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实时电价作为需求侧响应的形式之一,近些年来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研究兴趣。欧美电力市场的实践成果也表明,实时电价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讨论价格的形成机制,指出价格为均衡价格时的定价效率最高,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定价原则,指出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差别在于需求曲线不同,并得出当市场为价格制定者时才具备研究价格的意义的结论。然后,通过分析我国电力市场的性质,指出我国电力市场具有价格制定者的特点,因此,在我国电力市场具备研究价格的意义。最后,通过分析四种典型的电价形式,得出在我国电力市场环境下研究实时电价具有一定意义的结论,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部分,首先,通过效用的概念将负荷分为互无交集,并集为全集的多个子集,在此基础上,基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建立了需求侧响应模型。然后,针对求解过程中存在的计算次数过多问题,基于调控效率研究了负荷的最优转移方式,通过确定最优转移方式的形式来对模型进行求解,基于该方法求解的结果输出稳定,计算精度高,计算时间短。最后,着重分析了在电价制订过程中影响社会效用的因素,基于社会效用最大化提出了实时电价定价策略,该策略考虑了电价对负荷的短期影响、电价变动范围、负荷变动范围等因素。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社会效用最大化的实时电价定价策略具有可行性。第三部分,考虑风电接入后可能存在的反调峰现象,基于本文研究的实时电价定价策略研究了调峰方法。首先,基于Weibull分布模型对风电进行了不确定性建模,分析了风电接入后可能存在的反调峰现象。然后,对各调峰电源及其特性进行了论述。最后,基于本文所述的实时电价定价策略,采用源荷协同的形式,以社会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研究了调峰方法,并考虑了潮流安全约束、调峰容量约束和机组爬坡约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减小等效负荷的峰谷差,从而减小调峰机组的启动次数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