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建筑业在规模、技术、建造能力方面大幅提升,产业结构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作用日益增强。随着“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和实施,建筑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客观分析行业市场关系及发展现状,还存在着种种困扰行业发展、影响工程建设水平的严重问题,如工程违法分包、转包、挂靠,这些现象扰乱了市场秩序,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本文将重点关注这些现象,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为了对产生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的行业环境有更深刻的了解,本文从我国建筑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了我国建筑业市场结构。研究发现:建筑业行业规模迅速扩大;“金字塔”型企业结构初步形成;企业规模显著增大;对外工程承包发展迅猛。与此同时,市场集中度较低,大型企业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显著。因此,建筑业市场进入壁垒较低,新企业进入市场阻力较小。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大批私人施工队涌入建筑业,造成建筑业市场结构的混乱。研究通过广泛的文献检索、课题研讨和专家访谈,识别出导致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的十个原因,并通过问卷调研了解业界人士对这些原因的看法,共回收有效问卷75份,基于统计分析得到了造成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的主要原因,前5大原因依次为:市场监管不力,惩罚力度不强;业主行为不受约束,对工程建设干预过多;资质等级管理造成较高政策准入门槛;承包企业迫于绩效考核、社会排名等压力盲目扩张规模;高资质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出卖“资质”。研究进而结合目前的法律规定和市场现状对这些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基于这些主要原因,研究逐条提出治理设想,初步构建了治理工程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的框架。并针对其中主要部分提出了两条政策建议:完善建设领域法律体系,增强对业主行为的法律约束;推行工程担保制度,通过市场手段规范各方主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