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种养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资源、能量高耗,集约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及种养循环割裂等问题,本研究根据目前河北平原农业发展实践,以循环农业发展的“循环化、再利用、减量化、可控化”4R原则为基础,应用循环经济相关理论,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循环农业发展概况及目前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等,并以河北津龙公司种养一体规模化循环农业模式为例,对河北平原种养规模化循环农业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针对河北平原种养业发展循环农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河北平原发展循环农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河北省目前已形成了针对北部山区的“乐丫”种、养、加和白洋淀湿地以及廊坊庭院经济发展的“四位一体”模式,已研究并推广和示范了一批新技术,并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但由于涉及小规模农户和发展资金、技术等因素限制,难以对种植、养殖等各个环节中的废弃物进行多级循环利用,存在链短、线直、增值率低等问题。河北津龙公司是在当地土地流转基础形成的种植、养殖一体规模化的循环农业园区。主要包括小麦、玉米、蔬菜、牧草等大田种植,生猪饲养、奶牛肉牛饲养;关键节点技术工程包括大型沼气发酵工程、秸秆青贮和有机肥生产等。已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废弃物综合处理与利用为手段的农业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和农业种植(饲草、秸秆)—肉牛、奶牛养殖—销售以及养殖废弃物—沼气发酵—沼渣沼液—有机肥—蔬菜种植等多条循环链的能量多级传递及物质资源的循环再生模式,很好的解决了系统内物质与能源的匮乏问题。沼气发酵工程和有机肥生产,把猪、牛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废弃物等再利用,生产沼气、沼渣、沼液,沼气用于发电,沼渣和沼液用于有机肥生产。除了进入沼气池的粪便外,公司还建立了有机肥生产线,来充分利用沼气池不能消纳的养殖粪便,既降低了环境污染,又保证了农业有机种植用肥,还实现了能源的再生利用,达到了污染的零排放,种植中产生的作物秸秆等加工青贮饲料饲喂肉牛和奶牛,形成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河北津龙公司种养循环模式具有明显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小麦、蔬菜、养殖产品以及有机肥施用替代化肥等方面的产值达6001.5万元。大量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对有机废弃物的肥料化利用方面,减少了环境污染和有害微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同时沼气发电减少了资源消耗。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解放了大量劳动力,反过来公司吸纳劳动力实现了再就业,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