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经过赋权标准偏差周期性因子修正过的LM非参数检验法,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以及现货指数5分钟收益率的显著跳跃进行了识别。将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指数的跳跃对比分析,发现股指期货对信息冲击更敏感,反应更为迅速,跳跃次数更多。与股指期货上市前相比,股指期货上市后,沪深300股指现货的跳跃频率明显增加,但主要体现为大涨(正跳跃)频率的增加,大跌(负跳跃)频率几乎没有增加;无论是从5分钟收益率的统计特征(收益率的标准差、极值、偏度和峰度)来看,还是从跳跃的特征(跳跃幅度的均值、标准差和极端跳跃的幅度)来看,股指期货推出之后,沪深300指数现货的波动和极端尾部风险都明显下降,现货市场暴涨暴跌的尾部风险、特别是暴跌的情形得到了缓和,市场运行更为平稳。将股指期货和现货指数的主要跳跃时间点与我国宏观经济指标主要公布时点进行匹配,发现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跳跃并非主要来自宏观信息的冲击。根据计算得到WSD周期性因子,本文发现股指期货和现货波动率呈现明显的日历效应。受周末信息冲击影响,相比其他交易日的开盘波动率,星期一早上的开盘波动率明显放大,在日内股指期货波动率呈现一个并排的双“W”形状,而现货指数日内波动率大致是一个斜倒的“L”型。通过对股指期货开盘显著高开或者低开以及盘中跳跃后的收益率走势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方向不同幅度的隔夜风险以及跳跃,在之后都表现出某些显著的行为特征;大幅低开或负跳跃导致当日股指期货价格出现反转效应,而次日则表现为动量效应,而大幅高开或正跳跃会导致股指期货价格在当日以及次日都表现为显著的反转效应;且中等幅度的隔夜风险或跳跃对未来波动率的影响更大。本文根据不同幅度不同方向的隔夜风险及跳跃对波动率的影响,结合我国股指期货波动具有记忆性较短的特性,从行为金融学视角构建新的]HAR-CJ-MR模型(异质性市场模型),发现我国股指期货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负向跳跃对未来波动率的影响明显大于正向跳跃:而股指期货跳跃的规模效应很不显著,反而是中等幅度的跳跃对未来波动率的影响更大。相比常规的HAR-CJ模型,本文提出的HAR-RJ-MR对现实数据的解释和拟合均由于常规的HAR-CJ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