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中极权主义主题的社会学解读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busi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了政治小说《一九八四》,书中对极权主义社会的极致想象使其成为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小说之一。大洋国的统治阶级为了实行绝对统治而对民众采取种种极权主义压迫手段,使得被统治者一步步丧失最基本的权利,最终甚至被彻底洗脑,投身到狂热的政治运动中。论文试图将书中的极权主义归为四类:政治压迫,阶层隔离,经济压迫及心理压迫,并结合原文阐述极权主义压迫对统治者以及被统治者的影响。极权主义的去人性化并不仅仅表现在对待被统治阶级的残酷,还表现在统治阶级本身在实施统治的过程里人伦尽丧,最终沦落为权利的奴隶。论文结合了西方极权主义论著和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解读极权主义环境下人们的心理变化。论文的最后将解读奥威尔写作《一九八四》的真正目的,以及该小说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其他文献
这篇论文运用多元系统中有关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和译入语文化中心论等相关理论对我国20世纪初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以及翻译儿童文学对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建构进行
如今,对相对富有的人们来说更渴望拥有一个健康长寿的生活。因此人们自然而然的就十分重视起健康来。在微博上,聊天网站和其他社交网络上传递,分享有关保健的文章和提示也成为了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的两大国家,在当今复杂的世界格局中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中美国防白皮书向来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两国通过其各自的国防白皮书构建了不同的国家形象。  本
戏仿作为一种以模仿其他文学文本或其他作者创作风格为基础的文学模式已经成为欧美文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多数研究侧重从技巧层面探讨戏仿文本与被戏仿文本之间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