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旅游的重点在于可持续发展,对景区内的规划以及资源的开发以保护性开发为主,是寓教于游的旅游形式。与传统旅游方式相比,生态旅游更注重生态性,所涵盖的范围也更广。传统旅游注重的是经济效益,以单一形式的观光旅游为主,而生态旅游则是在此基础上强调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对传达生态保护理念、发展可持续化、建设生态文明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教育意义,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且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如负责游客食住等基本需求的餐饮住宿业、负责景区物资运输等的交通运输业、为游客提供景区信息资讯或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服务业、针对旅游行程安排的旅行社等。同时,由于人们需求的丰富性,旅游形式也衍生出了多种方式。例如,以度假为主的个人游、亲子游、家庭游;以单位集体为主的团建、商务游;以体验不同地域的风俗节庆为主的假日游等。人们旅游目的与需求的不同,使旅游形式发了多种变化,也在无形中影响了景区的开发经营模式和服务形式,景区服务区需要为游客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景区服务区作为一种综合服务形式,是景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生态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承担了为游客和景区提供基础功能,例如可以为游客提供线下售票、取票、咨询、纪念品买卖、停车、换乘等功能,为景区提供管理、日常办公等功能,又承担了面向社会展示地域文化、传播生态理念的衍生功能。因此,服务区的建筑设计需要以生态旅游理念为指导核心,以生态旅游的特征为基点,以景区特色、地域文化、自然资源为载体,同时功能满足游客需求。这样的设计是服务区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转变,是实现生态旅游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在生态旅游理论下,基于生态旅游特征的查干湖景区服务区建筑设计研究。首先,进行了生态旅游和服务区理论方面的相关综述,归纳总结出生态旅游特征对服务区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其次,通过现状调研分析了查干湖景区服务区建筑设计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生态旅游特征,提出了查干湖景区服务区的设计思路及对策;最后,以查干湖南门服务区建筑设计项目为例,根据其概况和现状明确了设计框架,将生态旅游特征与建筑设计联系起来应用到项目中。综上所述,本文将生态旅游理论作为参考基础,对基于生态旅游特征的景区服务区建筑设计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设计策略,为景区服务区建筑设计提供新思路,以此为服务区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