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辞赋的创作数量超过此前任何一个朝代,并且辞赋的体制也是至唐代而方始完备,故唐赋在辞赋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刘禹锡是唐代重要的辞赋作家之一,现存辞赋十一篇。唐朝尊奉儒家思想,编修儒家经典,使经学得以统一,儒学深入人心。唐高祖李渊自称是老子后人,所以道家思想在唐朝也受到推崇。同时,佛教在唐代也非常盛行,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笃信佛理者颇多,文人也大都钻研佛经义理。唐朝是三教并行的,世人难免受此三教思想的熏染,因此刘禹锡的思想也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儒家积极入世的主张始终为其思想主导,宗教没有使得屡遭挫折的刘禹锡走向消极出世的一端。刘禹锡始终坚信永贞革新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正确性,革新失败,无辜被贬的冤屈在他的心里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不忘为革新以及参与革新的成员进行辩解。中唐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成为当时主要的两大弊端,弊端不除,唐朝则难以复兴。而永贞革新的失败,又致使顺宗内禅,革新派成员皆遭严惩,而发生在大和九年(835)的甘露之变更使得宦官势力越发猖獗。时在内有宦官、奸臣当道,在外有藩帅佣兵自居,面对当时如此破落不堪的政治局面,刘禹锡在其辞赋作品中也表现出了忧患与反思。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贬逐,其所居贬谪之地分别为朗州、连州、夔州与和州,期间长达二十二年之久。政治上的挫折,贬谪生活的苦楚对他造成了沉痛的打击,也对他的思想与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在他的辞赋中便多有寄托远逐边荒的逐臣情怀和骚怨意识,但同时他又是积极乐观的,不曾因为长久的放逐,无法获得朝廷的重用而逃避现实,追求隐逸、闲适自得的出世生活。刘禹锡始终对朝廷抱有期望,渴望回朝为官,建立功名,所以他的赋作往往是在表达了迁客的哀伤、困惑、忧心忡忡等情感之后又寄以俟时奋起的雄心壮志。由于刘禹锡久居楚地,所以他的创作风格难免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而且在他的辞赋中也描写了许多楚地的民俗风物,楚地文化与刘禹锡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