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与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基于城市层面的经验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we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邦主义分权理论认为,财政分权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众多学者根据中国与俄罗斯等国家的经验对比发现,财政分权并不必然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提出中国特色的“保护市场型联邦主义”,即认为财政分权与政治集权的结合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中央政府一直以来控制着地方政府官员的人事任免权。纵向的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陷入财政紧张的困境,而政治上的高度集权使地方政府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横向竞争。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竞争的重要基础。在不断探求新的财政来源的过程中,城市土地出让逐渐成为各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土地储备制度也在各地的探索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成为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晋升锦标赛”的治理模式下,中央政府以GDP绩效作为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的主要标准,公共物品的供给对地方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地方政府竞争最终体现在公共物品的供给结构方面。地方经济性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够有效吸引外资,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为了获取经济绩效,地方政府将大量财政收入投入到地方经济性公共物品的供给中,而忽略对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供给。  土地财政对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是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中最为重要的链条,理清两者之间的影响机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故本文的主要内容在于分析土地财政对我国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具体分析过程中,文章将以杭州市的经验作为已有研究的典型案例,分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形成过程与形成机理,并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待检验的假说,最后利用2003-2011年全国范围内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对提出的假说进行实证检验。  实证结果表明,杭州市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与招拍挂出让制度的结合使土地价格不断被推高,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成为地方政府调控城市土地市场,获取土地财政收入的有效工具。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随着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杭州市城市道路等经济性公共物品的供给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非经济性的公共物品供给也有相应的改善。但是,全国的经验表明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对地方经济性与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供给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规模的增长率越高,地方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的增长率也越高;而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的增长率与土地财政规模的增长率不存在显著关系,甚至部分类型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的增长率与土地财政规模的增长率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对比杭州的经验与全国地级城市的实证结果,文章进一步探索性地分析了地方政府间在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结构上存在差异的原因。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更深的广度。从图像上提取矢量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扫描图像矢量化是GIS技术中非常重要而又没
随着上海经济发展,消费对产品和企业的主导作用凸现,商业服务业环境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社会进步,使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精神需求,如健康、激情、休闲、美感、社交和自我成就等等,旅游
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引导创业投资行为,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技术创新.政府引导基金的宗旨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增加创业投资资本供给,克服单纯通过市场配
首先对基于智能终端的人脸检测技术进行介绍,并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该技术的发展路径,最后进行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