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在城市中,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改革造成了大批的下岗再就业人员,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再加上由于其他各种原因造成的困难就业人员,形成了我国城市中的弱势就业群体。由于受自身劳动能力和知识技能影响,这部分人群以从事较低层次劳动为主,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处于较低水平,在整个就业人群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本文首先总结出弱势就业群体的基本定义,并对弱势就业群体的主要人群构成进行详细的论述。通过对弱势就业群体生存现状的调查发现,弱势就业群体不仅在工资收入方面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且由于受低收入水平的影响,其生活状况、思想状况和政治参与状况方面同样令人担忧。而我国与弱势就业群体相关的公共政策方面又显得较为欠缺,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在政策针对性和行政执行力方面,与弱势就业群体现状改善和对政府就业扶持的高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在具体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层次方面,我国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但通过对西方国家保护弱势就业群体公共政策的分析,从中也可以获得有益的经验借鉴,特别是西方国家关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持方面的政策尤其值得我们学习。本文特别引述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具体政策,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评述。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研究,本文首先对建立城市弱势就业群体公共政策支持体系的目标和总体思路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根据弱势就业群体的现状研究和其对相关政策的倾向性分析,并结合对西方就业理论及相关政策的分析借鉴,本文认为针对弱势就业群体的公共政策支持体系应该包括社会保障、就业促进、创业支持、政治参与等几大方面,同时必须注意相关政策的整体协调,以充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