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制备霉酚酸酯眼内植入型缓释剂(MMF-DDS),研究MMF-DDS抑制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并对MMF-DDS的局部刺激性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1.制备MMF-DDS:以PLGA为缓释载体,冷冻干燥法制备MMF-DDS,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
2.高危动物模型的建立: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5只,采用角膜基质缝线法诱导25只兔(25只眼)右眼角膜新生血管化,10只兔作为供体。
3.选取成功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的新西兰大白兔20只(20只眼),随机分为4组,分别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A组:空白对照组;B组:1%MMF滴眼液组,术后每天滴眼4次;C组:CsA-DDS前房植入组,术中前房植入1.OmgCsA-DDS;D组:MMF-DDS前房植入组,术中前房植入1.0mgMMF-DDS。
4.裂隙灯显微镜观察150天,术后2周内每两天,之后每周2次观察4组角膜植片浑浊、水肿及新生血管变化情况,记录各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并进行眼局部组织学检查,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
5.MMF-DDS的体内药物动力学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定期检测房水中MMF和MPA的药物浓度。
6.MMF-DDS的局部刺激性: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8只,观察兔眼前房植入不同剂量MMF-DDS后的刺激反应。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不同时间兔眼前房反应以及角膜、虹膜和晶体变化情况。术后9周行角膜内皮扫描电镜和眼局部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
结果:
1、MMF-DDS制备流程简单、重现性好,且工艺较稳定,制备的MMF-DDS为均质小片,平均载药量1.0mg。
2、各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和组织学检查:A、B两组角膜植片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平均时间分别为18.7±3.0天和37.5±6.2天。C组除一只在术后130天发生排斥,其余均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组在观察期内角膜植片透明,均未发生免疫排斥。观察期内,A、B两组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均为100%,C组和D组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5%和0%。组织学检查:A、B、C组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的角膜植片厚度增加,基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生长。D组角膜植片厚度大致正常,角膜基质中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生长。
3、房水中MMF和MPA的药物浓度:房水中未能检测到MMF,在8周时间内MPA的浓度为0.247μg/ml~4.376μg/ml。
4、局部刺激性:裂隙灯显微镜和病理观察均证实MMF-DDS植入兔眼前房无刺激作用,使用安全。
结论:
以PLGA为载体采用冻干法制备的MMF-DDS制备流程简单,重现性好,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MMF-DDS能够显著抑制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大大延长了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并且可以使房水中MPA药物浓度在0.247μg/ml~4.376μg/ml之间长达2个月,这是防治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关键所在。眼局部植入无刺激性,使用安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眼用免疫排斥抑制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