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94个年头,而苏联共产党从执政到灭亡却只经过74年的时间。同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党,同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是却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与结局,这跟两党不同风格的执政模式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也跟两党对待特权的不同的态度密切相关。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苏共亟需完成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变。在此背景下,苏共采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力求以最快速度恢复国内经济,这直接导致执政党手中权力的高度集中。虽然列宁、赫鲁晓夫、安德罗波夫等苏共不同时期领导人都认识到特权的危害,也一定程度上采取了遏制特权的措施,然而斯大林、勃列日涅夫等人对特权现象却表现出视而不见甚至支持巩固的态度。因此在“反对——支持——再反对——再支持”的波折过程中,逐渐在党内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官僚特权阶层,不断腐蚀政党的灵魂,最终使苏联共产党失去了群众的支持。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实对中国共产党在反特权、反腐败工作上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纵观历史,中国共产党五代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都表现出对特权、腐败现象的高度重视。从毛泽东提出防范“贵族阶层”到邓小平提出“制度治权”,从江泽民警示“既得利益集团”到胡锦涛要求“领导干部无特权”,我党对腐败现象的认识逐步加深,对特权产生的机理日益明确,已逐渐探索出由思想教育、制度保障、各方监督等手段构成的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两国共产党反特权的历程,既能客观把握两党执政模式的精华与糟粕,也能在新时期、新阶段为我国第五代领导人治党治国所进行的反特权、反腐败工作带来新的启示。认真研究总结苏共反特权的经验与教训,可以将我国反腐败特权工作推向新的高度,确保共产党执政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