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而且影响到政治和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能源安全文献的研究,提出了能源安全的定义,即以合理的可接受的价格获取持续充足的能源供给,在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保证能源较高的利用率。本文认为,能源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源供应安全;二是能源需求安全;三是能源环境安全:能源安全首先要保证能源的供给安全。能源充足连续的供给是现代经济社会正常发展必要条件。其次,能源安全应包括能源的需求安全。能源的使用要能够满足经济的发展。最后,能源安全还应包括能源环境安全。能源与环境的协调程度反应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能源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平衡则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本文选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榆林市为“呼包银榆”经济区的代表,构建了能源安全评价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跨省市的区域能源安全问题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发现,经济区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小于1,电力发展速度慢于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区不可再生能源依赖程度高,能源结构不合理。虽然经济区内煤炭储量大,但由于能源开采效率低下,煤炭能源安全等级不高。经济区能源强度较大,单位GDP能耗高,反应经济发展对能源依赖程度高。废水排放强度高,水利基础工程的不完善,能源安全等级低。经济区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能耗大,能源消费安全等级较低。作为政府合作的基础,市长联席会议并未解决“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的具体问题,合作机制尚不成熟。为监测“呼包银榆”经济区能源安全等级,保障经济区作为国家能源安全屏障的地位,防止能源危机的发生,本文梳理了能源预警系统的构建思路,提出构建包括煤炭子系统、石油子系统、天然气子系统以及电力子系统在内的能源预警系统。最后,针对“呼包银榆”经济区能源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能源预警模型所遇到的阻力,提出了整合传统能源企业并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能源开采效率;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化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加大治理,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优化政府合作机制,协调各地区发展;明确能源预警系统构建主体,保障预警系统顺利运行;制定数据统计要求,规范经济区数据统计的对策与建议。